试论隋唐文学思想的变革及文论的价值取向.pdfVIP

试论隋唐文学思想的变革及文论的价值取向.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隋唐文学思想的变革及文论的价值取向.pdf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第5期 试论隋唐文学思想的 变革及文论的价值取向 陈永标 [提 要]文学思想的变革有规律可循。社会政局的变化和作家的人文心态是隋唐文学思想变革的 基础。文学艺术家只有置身于社会变动的洪流中,承传和把握纯真的人文心态及心灵的契合点,才能 确立正确的文学价值观,才能提高创作的实践性品格。从嬗变的角度审视隋唐文学思想演变的轨迹与 特点,对当代文学创作,以及促进新文学思潮的形成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 义 。 [关键词]隋唐 文学思想 人文心态 革新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OO一114x(2o16)05一o167—09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文论发展和唐代文学创作繁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 展,并带着明显的时代品格和文学发展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这一时期文学界掀起的文学思潮 和提出的文学主张同社会生活和政治思想结合得更加紧密,表现出时代特征和共同的创作倾向, 推动和丰富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发展;唐代的许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为适应社会发展需 要 ,往往 由共同的政治主张和创作要求,在反对形式主义的文风中形成共同的文学流派,发展成 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唐代的一些优秀作家其本身就是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他们 提出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既是对过去或同时代诗人诗作经验的评论和总结,也是以自身的创 作实践为基础,更富于指导和实践性的意义;在唐代佛教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僧人的论诗著 作:如 日人遍照金刚的 《文镜秘府论》,释皎然的 《诗式》和司空图的 《诗品》等。他们注重 诗歌的感兴、意境、兴象、超妙、 “入神”等玄言哲理和风格 旨趣等理论范畴的探讨。 一 、 从隋朝的文体改革到子昂 “文章始高蹈’’说起 公元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取得政权后,曾 “普诏天下”进行文体改革,提倡所谓 “公 私文翰,并宜实录”,即去掉华艳辞藻、讲求实用的主张。其时,李谔、王通曾打着 “尊圣”、 167 “宗经”旗号反对六朝 “竞聘文华”无补于世用的绮丽文风,意想通过改革文体,为巩固隋朝的 经济基础及政权利益服务。他们或从儒家正统思想和崇尚实用的观点出发,要求文学 “上明三 钢,下达五常”,起到 “征存亡,辨得失”的作用。(王通:《文中子 ·天地》)把文学 (包括文 章)当做宣传儒家道义教化的工具;或者对六朝以来 “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竟一韵之奇,争 一 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李谔: 《上隋高祖革文华 书》)的形式主义创作风气进行批判。但是,由于他们片面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无视文学的特 点及其发展规律,所以隋代的统治者和理论家虽有改革齐梁文风的愿望,但因社会风尚的骄奢, 宗 旨违背了文学发展规律,且这种改革只限于统治阶级和封建士大夫的提倡,缺乏社会的群众认 同,所以开皇初年的改革文风,随着隋文帝晚年的骄奢,随同作家人文心态的汩没,特别是隋炀 帝杨广即位后的残暴腐败统治,纲纪陵替,文风改革很快就消失了。在隋朝暂短的30几年里, 文坛无论在理论或创作方面都没有新的建树。 唐代初年,唐高祖为了总结历史经验, “贻鉴今古”(刘晌等: 《旧唐书 ·令狐德菜传》)大 修史书,一批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或为文学家作传时,往往通过文苑传序或作家传论,涉及许多有 关文学理论和作家评价方面的主张。这样,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史学家担负着部分文学评论工 作的任务,成为我国古代文论有别于西方文艺批评的一个特色。早在西汉,就有过司马迁对屈原 及其作品所作的高度美学评价,表现出他进步的文学观。唐朝的令狐德菜、李百药、魏徵 、刘知 几等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一般来说,史学家考察和评论作家作品,都十分注重文章的经世致用, 即注重作品的人文底蕴、社会影响及社会功能的论述 ,所谓 “文之为用,其大矣 !大所以敷德 教于天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魏徵: 《隋书 ·文学传序》) “经礼乐而纬国家,通古今而述 善恶,非文莫可。”(姚思廉:《梁书 ·文学传序》)他们不仅认识到历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