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谷坨石制品再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PDF

东谷坨石制品再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谷坨石制品再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第 33 卷,第 3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ol.33, No.3 2014 年 8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August, 2014 东谷坨遗址石制品再研究 卫 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摘 要:东谷坨下更新统旧石器遗址发现的 1676 件石制品,包括各种类型的石核、石片和加工的石器, 还有断块,其中石片数量占绝对优势,剥片技术基本上为硬锤锤击,选择台面的打击点和充分利用台面 具有成熟的逻辑思维结构。石制品岩性主要为燧石,保存相当新鲜。石制品以小型和宽薄型为主。石器 中有加工精致的尖状器和各种样式的边刃器。东谷坨石制品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本质上没有差异, 它们应该属于中国旧石器早期的同一 “文化”或 “工业”系统。 关键词:石制品;下更新统;东谷坨遗址;桑干河盆地 中图法分类号 K87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193 2014 03 0254 16 : ; : ; : - ( ) - - 东谷坨旧石器遗址 [1] 分布在桑干河盆地东北端,隶属河北省阳原县大田洼乡,位于 东谷它村 NW60° 近 1km 的徐家坡一带,地处桑干河南岸岑家湾台地的泥河湾陡坎,发掘 探坑 T1 地理坐标 40°13′23″N, 114°40′16″E 。文化层由北向南倾斜,其基底可见出露在海拔 930.24~934.43m[2] 。文化层的可见最大厚度比其剖面厚度 3.1m 大出约 2m,年代地层学实 Punaruu 110 [3] 验判定古地磁 事件发生于其间,其文化层应该形成于大约 万年前 。 东谷坨遗址是裴文中在 1981 年组织考察小长梁的地层时由河北省阳原县虎头梁村民 5 T1~T5 王文全发现的。遗址发现后立即进行了考古地质勘探,实地布置 个探坑: ,发掘 2 [4] 45m , 出土 1443 件石制品 ,全部来自文化层上部的A 层和 B 层顶部。东谷坨的石制品 是裴文中生前最后抚摸的考古标本。 东谷坨石制品, Kathy Schick ,Nicholas Toth 和 Desmond Clark 等曾经也进行过观察 研究,她(他)们认为石制品组合中的石片和石片工具均较小,石核剥片比较简单,石器 修理不够定型,修理的刃缘有时呈锯齿状。有许多石片带着可能是 “使用痕迹”的片疤痕 迹。微小石片的数量之多可能表明就地剥片之后自然扰动作用较小。这个遗址对于石制品 拼合和遗址内空间分布方式的研究存在很大潜力,有可能揭示人类生产行为。她(他)们 认为,东谷坨遗址对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更新世早期人类行为,可能提供极其有价值的 [5] [6] 考古信息 。后来,侯亚梅将这批材料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整理过,并对石核提出独特见解 , 裴树文等对其石料性质做了全面分析 [7] 。 笔者对东谷坨石制品的再研究,期望辨析可供对比的量化考古信息。本文记述的石 制品 1676 件(P5745 标本只保留一半),包括 1981 年发现的 1432 件和后来发现的标本 244 件。1981 年发现的标本,由于转手交接的原因,至少有 11 件编号标本不知去向,编 收稿日期:2014-04-08 ;定稿日期:2014-06-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 作者简介:卫奇 ,男,山西省五台县人,中国科学院古脊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