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渝东南地区民间家具初探
渝东南地区民间家具初探摘要:渝东南地区由于其地理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民风民俗,其家具也因此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本文从分析了渝东南地区家具的发展历史、地理地貌条件和人文条件,从材料、造型、装饰以及文化四个层面论述了渝东南民间家具的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民间家具;地域性
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由于各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民族、民俗间的差异,民间家具表现出总体风格上的协调统一与地域特点鲜明的双重特性。如厚重扎实、稳重端方的山西家具,充满欧式风情、中西合璧的海派家具,形态低矮、色彩鲜艳的西藏家具,这些民间家具是我们家具文化中宝贵的一份子。渝东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重庆的东南部,与湘西、鄂西民族区接壤,清代章恺有诗云“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云天。”渝东南地处武陵山腹地,是三峡工程移民重点区域。随着三峡移民工作的结束,这一地区传统生活形式发生了极大改变,研究整理其间日益稀少的民间家具,对其特点加以总结,对保存完整的家具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渝东南民间家具的发展
1.1发展历史
在远古时代渝东南地区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早在200万年以前,就有“巫山人”生活在长江三峡一带。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虽然重庆地区山高水深、交通不便,但这一地区从来都不曾孤立,早在古巴国时期,巴地就与秦、楚、蜀保持了较多联系: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巴地也因战争失利受到秦文化的影响:从地理上看,如果把峡江地区比作扁担的话,那么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就是这根扁担两头的两个箩筐,巴文化是楚文化与蜀文化的过渡联系区,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历史上的多次迁徙,客观上促进了巴地与中原文明的交融与同质化。这种同质现象也表现在家具上,渝东南地区在家具制作原则上与中原地区同样遵守《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大原则。家具的类别、造型、装饰特点也与中原地区表现出较强统一性。如中式传统家具的主要类别:床榻类、椅凳类、桌椅类、几架类,在该地区均能找到一一对应的形式;在装饰上采用与中原地区相同的漆饰、雕刻、镶嵌等手法,漆饰常见的有黑、红、紫、黄、绿、褐色,其中又以黑红两色最多;在雕刻题材的选择上,土家族匠人也有与中原地区相同的雕刻题材
1.2渝东南地区的独特地貌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号称“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渝东南地区位于重庆东南部,相较于渝西发达地区拥有更大的山地面积:被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长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均流经该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崎岖的山路,致使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这一地区的运输除了水运就是靠人力肩挑背抗,因此背篓成为该地区最常见而实用的生活用具
1.3渝东南地区的人文条件
渝东南地区自古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现这里仍居住着土家族、苗族。长久以来,少数民族同汉族的大杂居、小聚居,相互融合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特征,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而“移民性”则是重庆地区最典型的民风特征。渝东南地区,历史上共经历过六次移民:第一次是巴人从鄂西等地进入三峡,第二次是“秦氏万家”入巴蜀,第三次是东汉末年四川盆地周围的“僚人”涌入巴地,第四次是清初实施的“湖广填四川”,第五次是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所引来的移民,第六次是解放后内迁重庆的三线建设单位。加上新近的三峡工程移民,多次移民导致重庆人没有其他地方那么浓重的阶级观和宗族观,性格中多了些豁达和随性。正如王川平在《重庆人文化心态》中所说的“民俗半夷风”及“移民性”,三峡地区的民众对于班辈,乃至兄弟亲属关系看得比较淡。有这样一则民谣:“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口吃两江水,认钱不认人”
2.渝东南民间家具的特点
流传在渝东南地区的家具,多数与明清传统家具的造型关系甚为密切,但乡土气息更加浓郁,少了中国传统宫廷家具与官场家具使用的条条框框和搭配模式,造型上更显古拙、豁达。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条件,条凳和八仙桌是一般家庭都有的
2.1材料
渝东南地区山高水深的山地地貌决定了该地区良田少、林地多的局面。自古就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杉、松资源尤其丰富,西湖木、江华杉、茶陵松等久负盛名,樟木、梓木、楠木、葛藤及竹材储量丰富。渝东南地区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与外界沟通困难,难以通过贸易获得珍贵的红木原材。而当地出产的优良的桐油、生漆又能起到美化、保护家具面层的作用。因此当中式传统家具发展到以紫檀、黄花梨为代表的明清家具的巅峰时期时,渝东南地区民间家具只能采用当地材料跟随传统造型和式样进行制作。因此渝东南地区民间家具与传统家具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区别在于选材的不同。当地人尚俭归普的生活理念使他们更关注身边的可用材质,发展出了各式竹编及藤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