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平淡中及及美刺传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柔敦厚、平淡中及及美刺传统

温柔敦厚、平淡中及及美刺传统【摘要】 《四库全书总目》既是一部目录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诗文评类提要最为集中、最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的水平,而《经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和美刺的诗教,讲求中和的原则。其鲜明的思想,被后代批评家们广泛运用,为成就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高度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诗类;文学批评思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尊汉学者居多焉”的汉学正统思想,恪守“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中和的文学思想和美刺传统。这种文学批评思想在此体现为评论者的语词和态度 一、温柔敦厚、平淡中和与美刺的源起 (一)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既是儒家之诗论,也是儒家之人品。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谏特点说的?体现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於愚?则是在上深达於《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社会作用说的?运用温柔敦厚原则时也必以礼义进行规范 (二)中和 是儒家对于礼和乐提出来的要求。《礼记“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既是儒家美的形态,也是儒家人格的形态。作为对文艺创作的尺度,中和之美的一般含义是抒情而又有所节制,和谐、适度地处理主客体之关系。同时这一美学范畴又包含浓厚的政治、道德观念。故从先秦始,中和既是美学的,又是道德的 孔子论艺术虽未直接讲过中和,但“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情为理制的认识,显然是中和原则在艺术方面的贯彻,成了审美上的基本准则,为儒家正统派所尊奉和充实发展 (三)美刺说 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前者如《毛诗序》论述《诗经“美盛德之形容”;后者如《毛诗序》论述《诗经“下以风刺上”。这种用诗歌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 清人程廷祚指出:“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说明汉儒评诗,大都从美刺两方面着眼。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统治者提倡美诗的同时,对能“观风俗、知得失”的刺诗也加以倡导。但作了如“主文而谲谏”等限制,使刺诗功能不能得到真正发挥 二、《总目“温柔敦厚、中和之美和美刺诗教” (一)温柔敦厚与中和之美 《总目》继承并发扬了《经解》篇中“温柔敦厚”的意旨。不仅呈现诗歌的教化作用,且在创作披露时政时,需做到“主文而谲谏”,如评《诗解颐》(明“惟意主借《诗》以立训。……务在阐兴观群怨之旨,温柔敦厚之意,而於兴衰治乱,尤推求源本,剀切著明。……然论其大旨,要归醇正,不失为儒者之言。” 还要求注重中和、含蓄蕴藉之美。如评《毛诗本义》(宋“是修作是书,本出於和气平心……故其立论未尝轻议二家,而亦不曲徇二家。”认为欧阳修评《诗》“和气平心” :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语词含蓄蕴藉,态度“怨而不怒”,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敦”意旨及和谐适度的中和之美。可见将“温敦”与“中和”之美相结合可“得诗人之本志” 又如,评《诗集传“辙於毛氏之学亦不激不随,务持其平者。”评《律轩诗记》(明 张次仲)“其於《集传》,不似毛奇龄之字字讥弹,……亦不似孙承泽之字字阿附故持论和平。”作者认为著作“不相攻击,亦不相附合”从而表明中和原则和”温敦”思想 (二)美刺诗教 汉儒说诗之大旨,不仅强调诗须表达作者之性情,亦要在形诸于文字后,予以读者含蓄蕴藉“温柔敦厚”之美 ,这种具备实用性和纯粹性的文学观念,体现在“美刺”的诗教和“主文而谲谏”的标准。在《总目 如评《斋毛诗经筵讲义:“其中议论和平,颇得风人本旨。於振兴恢复之事,尤再三致意。如论《式微篇》,则极称太王、句践转弱为强,而贬黎侯无奋发之心。论《扬之水篇》,则谓平王柔弱为可怜。皆深有合於献纳之义。”如评《诗传通释“议论亦颇笃实,於诗人美刺之旨尚有所发明,未可径废。” 认为诗歌具有“美刺” 的功能,尤其体现“下以风化上” 的批判思想。作者认为其说合于诗歌“献纳”之义,与现实密切相关,且对时政夹以讽刺,体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而“议论和平”又指出作者对儒家“中和”人格美德的尊从 作者主张“美刺”说,认为诗歌除了美刺的社会作用,亦要抒发诗人的性情,实际上诗歌是纯粹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综上述之,作者对儒家”温敦” 中和之美和”美刺”诗教的坚持,虽无文字的直接体现,但见于其论述过程和态度,文中持此论者不再赘述。从以上评论来看,作者将“温敦”中和之美和“美刺”诗教说法作为论诗的依据;作为作品是否符合儒家实用性文学思想的标准;同时也是以读者角度审视作品是否呈现含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