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大社11月新书快递08《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书名:传播学概论(第二版.DOC

人大社11月新书快递08《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书名:传播学概论(第二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大社11月新书快递08《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书名: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书名: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书系: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978-7-300-12214-4 著译者: [美]威尔伯·施拉姆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传播学之父”的最经典著作。 国内必威体育精装版、最权威的中译本,而且也是唯一得到正式授权的中译本。 国内凡是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和学习的人,都会了解作者,也了解这本书。 书中的很多知识点,即使在目前的国内,也是必威体育精装版潮的或者最经典的,包括各名校 ◎ 读者定位 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新闻行业从业记者、编辑 ◎ 作者简介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美国新闻传播学者,被誉为“传播学之父”。他创立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点,创立了大学里的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机构,撰写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几十年来,他引导了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向。1941至1943年,他与社会学家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卡尔·霍夫兰等共事,开拓了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1943年,施拉姆任艾奥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1947至1953年,施拉姆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从事传播学研究。1953年,施拉姆任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因此成为最受尊敬和最有影响的传播学研究中心。施拉姆一生撰写了30多部著作,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威廉·E·波特 美国艾奥瓦大学、密歇根大学资深教授,长期担任新闻系和传播系主任。 ◎ 名人推荐 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抹掉施拉姆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世界上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学科了。 ——E.M.罗杰斯 20世纪40年代,施拉姆与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和卡尔·霍夫兰等共同开拓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施拉姆将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融为一炉,创建了传播学。 他创造了“四个第一”:首批以“传播”(communication)命名的教学单位和研究单位;编写首批以“传播学”命名的教科书;率先授予“传播学”博士学位;首位获得“传播学教授”头衔。他是当之无愧的“传播学之父”。 自此,以他和上述“四大先驱”为代表的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派就成为传播学的主流,深刻影响世界各国的传播研究。 ——何道宽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研究中心) ◎ 内容简介 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是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E.M.罗杰斯这样评价施拉姆:“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抹掉施拉姆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世界上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学科了。” 全书共15章,分别论述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功能、经营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 简要目录 中译者序 作者序 第一章 传播的历史 第二章 传播的功能 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  第四章 传播的符号 第五章 传播的代码 第六章 传播的路径:谁与谁交谈 第七章 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 第八章 大众媒介面面观  第九章 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一) 第十二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二) 第十三章 大众媒介悄无声息的影响 第十四章 大众媒介比较明显的效果 第十五章 信息革命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者后记 ◎ 建议上架 新闻/传媒 ◎ 样章试读 第一部分:本书各章提要(来自译者序) 第一章“传播的历史”虽不重要,却有一个惊人的观点:把15世纪中叶机器印刷发明以后的印刷品称为大众媒介。他说:“15世纪40年代初,一些印制文献在欧洲面世;大约在1456年,谷登堡印制的《圣经》问世,这两个年代作为庆祝大众媒介产生的年代是恰如其分的。”(12页,指英文版页码,下同) 本章另一惊人之语是:大众媒介是革命的催化剂。他说:“大众媒介一经出现,就介入了一切重大的社会变革,包括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兴趣爱好、愿望抱负和价值观念的革命。”(15页) 第二章“传播的功能”说不上重要,却也有一些惊人的亮点: (1)三位心理学家对人类传播行为的解释: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发现,儿童的行为已经有三种传播功能:社交、工具、满足功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爱德华·托尔曼强调言语行为的工具性(笔者怀疑,托尔曼的判断似乎有点过分);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提出传播的游戏说。施拉姆对这三种解释都予以肯定,同时又指出,它们都是对传播行为的单因素分析,均有不足之处。比如他说:“斯蒂芬森的游戏说固然有用,但以偏概全;不过,对传播效果的研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