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doc

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第一节 概述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   生物药剂学系指通过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研究,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及副作用、毒性)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制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和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   剂型因素―――引起的药物生物学变化   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过程、剂型和给药方法等   生物因素―――引起的药物生物学变化   种属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差异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   结合机体的具体情况   推测体内药量(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求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   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研究内容   建立药动学模型   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应用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   研究药物体外与体内动力学特征的关系   指导与评估药物制剂的设计与生产   探讨药物结构与药动学之间的关系   中药制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阐明了一些单体中药成分的体内过程   确定中药制剂的用药方案,保证临床用药有效与安全   优选制剂工艺和药物剂型,为剂改提供依据   阐释中医药理论和组方原理   评价中药制剂内在质量,促进中药质量控制科学化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      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向血液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除血管内给药,药物都要经过吸收才能进入体内。   胃肠道吸收:胃、小肠、大肠   口服给药   直肠给药   非胃肠道吸收   黏膜(口腔、鼻、阴道)   注射部位(肌内、皮下、皮内、腹腔)   皮肤   肺部   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   1.胃肠液的成分、性质   胃:pH = 1.0,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吸收   小肠:pH = 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   大肠:pH = 8.3~8.4   胃肠道为类脂膜:脂溶性高、分子型的药物易吸收,   胃肠道的pH:受食物、疾病、药物影响,   胃肠道中的胆碱、酶、粘蛋白,影响吸收,增加难溶性药物吸收、也可能破坏药物。   2.胃排空速率   胃排空速率:快,药物进入小肠快,药物吸收快,疗效快   胃排空速率:慢,弱酸性药物吸收↑,酸性不稳定药物降解↑   影响胃排空速率因素:胃内容物体积、食物类型、体位、药物性质等   3.其他   循环途径(血、淋巴)、血流量------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血流↓,吸收↑   胃、肠:收缩、蠕动――加速分散、混合,与粘膜接触时间长,有利吸收   (二)药物因素   脂溶性与解离度(脂溶性↑,解离度↓,吸收↑)、溶出速度(速崩、减小粒径、亚稳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有利吸收)、分子量、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与组织的结合   (三)剂型因素   剂型的差异可以影响药物的释放、溶出、吸收和疗效   不同给药途径中药物吸收的一般顺序是: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   常用口服剂型吸收的一般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包衣片剂   处方的差异,主要为辅料的不同也可以影响药物的释放、溶出、吸收和疗效   药物的分布   指药物自血液向其它体液、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   1.血浆蛋白结合   血液中药物存在方式:游离型、结合型   结合型: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转运、不能经肝脏代谢、不能由肾小球滤过   游离型:能向组织转运,发挥药效,进行代谢和排泄   结合具有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   2.组织血流量与血管透过性:影响药物分布的速度和量   血流快速平衡器官    脑  肝  肾  心   血流中等速度平衡器官  肌肉  皮肤   血流慢速平衡器官    脂肪组织   结缔组织   游离型药物及分子量在200-800的小分子药物易透过   3.组织结合与蓄积:药物组织结合力强,易蓄积中毒   4.血脑屏障、血胎屏障:保护作用,脂溶性药物易通过,病理条件下一般容易通透性增加   药物的代谢   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代谢后极性增加,利于排泄。   代谢的意义: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灭活、活化)   代谢的目的:促使药物排出体外   代谢部位:肝脏、其它部位   代谢酶: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系   影响因素   药剂学因素:给药途径(有无首过效应)、剂量(过大可导致酶饱和现象)、剂型、联合用药(酶诱导、酶抑制)   生理因素:性别、年龄、种族、个体、饮食、疾病   药物的排泄   指原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