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蒜、祘
說“蒜”、“祘”
(首發)
郭永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說文·一下·艸部》:“蒜,葷菜,从艸祘聲。”“祘”字與“蒜”字古音相同,《說文·一上·示部》云“祘”字“从二示”、“讀若筭”。可爲什麽“从二示”的“祘”有“筭”的讀音,進而可以作爲“蒜”的聲旁,從文字學上説是一個不太容易解釋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對“蒜”、“祘”二字的來源其實並沒有搞清楚。
出土秦漢文字資料中的“蒜”字似乎可以幫助我們對這個問題產生新的認識。
張家山247號漢墓遣策22號一欄:“蒜一??”。“蒜”字原形作(此字右半不是非常清晰,故附上我們的摹本於右),因相鄰的23號簡一欄有“?(薑)一??”,將此字釋為“蒜”應無可疑。仔細觀察此字字形可以發現,字形的上部其實並非一般的草頭,而是兩個“木”的省變之形或“出”形,即遣策的“蒜”字實从二“柰”或二“祟”作(“祟”字乃從“柰”字譌變而來,已是學者共識,故認爲此字从二“柰”或二“祟”都是可以的),而不能簡單地分析為从艸从祘。此字可嚴格隷定為“”或“”。
馬王堆帛書《雜療方》有預防蜮蟲射人之方,第62行有一個字,字从二“柰”,其文云:“一曰:每朝啜二三果(顆),及服食之。”整理者釋為“”,謂“即柰字,後世或寫作。柰,見《名醫別錄》。”馬繼興先生也認爲“”即“柰”的“古異寫”,“今稱蘋果”。但《名醫別錄·下品卷三》只云“柰”“味苦,寒。多食令人臚脹,病人尤甚”,可見蘋果的藥效並不顯著,醫書中也沒有任何關於食用蘋果可預防或治療蜮蟲射人的記載。讀“”為“柰”是很可疑的。
周一謀、蕭佐桃先生主編的《馬王堆醫書考注》對此字有很重要的看法:
,疑即蒜字。《說文》:“蒜,葷菜也。菜之美者,雲夢之葷菜。”……蓋蜮生南方,蒜乃雲夢之葷菜,且具殺毒之功,故或可用於防蜮避毒。與蒜形近,或因形近而誤,故當釋作蒜為宜。
結合上舉張家山遣策的“蒜”字來看,周、蕭兩位先生的意見堪稱卓識。《雜療方》的字體較古且規整,處於篆隷之間,抄寫時間較早;此篇的“蒜”字所从為二“柰”,還不像書寫簡率的張家山遣策“蒜”字那樣从二“祟”作(類似的情況,可比照《說文》“隸”字古文从“木”和篆文从“出”的不同),這是可以注意的一點。因此我們認爲帛書的這個“”字,其實就是“蒜”字。因爲周、蕭兩位先生在字形的解釋方面有一定欠缺(如認爲是蒜的形近誤字顯然是不恰當的説法),也沒有舉出蒜與防治蜮蟲射人有關的醫書證據,所以此說長期沒有受到重視。我們為此說再作一些補充。
根據《名醫別錄》記載,“蒜,味辛,溫,無毒(或作“有小毒”)。歸脾腎。主治霍亂,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溫中,除邪痹毒氣。”傳世古書和醫書中預防、治療蜮等毒蟲射人經常用到蒜(包括小蒜和大蒜)。請看下面這些例子:
《抱朴子内篇·登涉》:或問曰:“江南山谷之閒,多諸毒惡,辟之有道乎?”抱朴子答曰:“……今吳楚之野,……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實水蟲也,狀如鳴蜩,狀似三合盃,有翼能飛,無目而利耳,口中有橫物角弩,如聞人聲,緣口中物如角弩,以氣爲矢,則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發瘡,中影者亦病,而不即發瘡,不曉治之者煞人。其病似大傷寒,不十日皆死。(秉按,自“短狐”至此以上,《馬王堆漢墓帛書[肆]》第127頁注[一]已引,文字有小異。)又有沙蝨,……若帶八物麝香丸、及度世丸、及護命丸、及玉壺丸、犀角丸、及七星丸、及薺苨,皆辟沙蝨短狐也。若卒不能得此諸藥者,但可帶好生麝香亦佳。以雄黃大蒜等分合擣,帶一丸如雞子大者亦善。若已為所中者,可以此藥塗瘡亦愈。……”
《葛洪肘後備急方》卷七“治卒中射工水弩毒方第六十二”:江南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間水中,人行及水浴,此蟲口中橫骨角弩,喞以射人形影則病。……又方葫蒜,令傅以搨瘡上,灸蒜上千壯,差。
《本草綱目·菜部》卷二十六:蒜,……除邪痹毒氣。主溪毒。下氣,治蠱毒,傅蛇、蟲、沙虱瘡。……附方:……射工中人(成瘡者取蒜切片貼瘡上,灸七壯 《千金》)
《本草綱目·菜部》卷二十六:茖葱(秉按,據此條“釋名”,茖葱即山葱),……除瘴氣惡毒。久食,強志益膽氣。主識惡蛓、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蝨、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擣傅,大效。亦兼小蒜、茱萸輩,不獨用也。
我們還注意到,食用、塗抹或懸挂蒜,可起到辟惡除瘴氣作用的記載在古書及方志中很多見:
《齊民要術》卷五:其冒霜雪遠行者,常齧蒜令破,以揩脣,既不劈裂,又令辟惡。
唐·易靜《兵要望江南·醫方第二十九》:山瘴氣,嵐谷用恆山。獨頭大蒜烏梅肉,速將酒煮便能痊,謹記此良言。(恆山二兩,獨頭蒜一兩,烏梅二十枚,咬咀,用酒二盞,煎至一大盞,分爲二服。初一服未發時喫,次一服已發時喫。)
《四時纂要·夏令卷三》:又以艾蒜爲人安門上,辟瘟。(出《風土記》。)
《澎湖廳志·卷十物產·蔬果》:蒜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