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赤壁赋》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高语文——《赤壁赋》教学案例

《赤壁赋》教学案例 一、背景与主题 1.背景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题,尤其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较差的学生,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不仅会导致他们上课时如坠云雾,更有甚者,会厌恶文言文,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和乐趣?所以,我想借古代散文教学之机,努力寻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文言文教学之路。以《赤壁赋》为载体,结合传统古文教学,辅以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讨论合作,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求较好地完成该文的教学任务。 2.主题 《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情理并茂的散文。我认为教读《赤壁赋》必须扣住“鉴赏”这一点,教会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从而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的能力,进而实现新大纲中的“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的目标。 鉴于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色;体会骈散结合,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其中后两个为教学重点。 二、案例过程 关于如何设置导语,导入课文,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考虑到同学们已经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石钟山记》,所以我便从范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导入课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然后我顺势用提问的方式介绍作者,让学生重温苏轼其人及其作品,同时介绍了《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苏轼因“乌公诗案”被贬之黄州,常游“赤壁矶”,其间写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这种导入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温故知新”。回顾旧知识,为开启新知识服务,而且显得很自然。 为了指导好学生朗读,我运用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听课文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语句节奏变化。并着重从用韵、句法、层次思路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接着我分别让五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每段内容,结果如下: 生1:第一段——月夜泛舟的快乐。 生2:第二段——箫声的悲凉伤感。 生3:第三段——人生短暂的感慨。 生4:第四段——超然于世的情怀。 生5:第五段——转悲为喜的洒脱。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 我觉得这样安排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归纳概括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从中了解到文章的大致思路。 弄懂文字是鉴赏景、情、理的基础,于是我开始了以下环节。 我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然后明确重要知识。因为掌握实词含义和虚词的用法,辨别文言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讲授这些内容是有针对性地积累和巩固文言基础知识。通过指导,学生对文中有关的实词(包括词类活用)、虚词和文言句式进行了分类学习。 生6回答:望(农历每月十五)、属(嘱,劝客喝酒)、如:纵一苇之所如(到、往),如怨如慕(像) 生7回答: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生8回答: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被动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翻译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我就安排学生口译全文,巩固当堂教学成果。 接下来就要探讨文中的情、景、理了。 这篇赋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写了怎样的景、怎样的情、怎样的理?三者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我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于是就作了一些提问。 学生小声作答:第一段交代了游赏的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关于江水和月亮的描写及议论,为后文写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作了铺垫。我点头表示赞同。接着我又问谁能找出此段的写景句。话音刚落,学生异口同声读了起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我又问:从中能看出游人的什么感情?大家可用一个字概括。是“乐”(同学们齐声回答)。我说:“正确!”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从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于是饮酒乐甚”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写乐,启下写了什么?学生齐答“箫声之悲”。本来主客饮酒而乐,为何客转而悲伤了呢? 于是我让学生齐读第三段,找出表示客悲原因的语句。一位同学回答说:由“曹操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生“哀吾生之须臾”的感慨,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希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然“知不可乎骤得”,所以只有“托遗响于悲风”。(回答得很好)了解了客悲的原因之后,我们来挖掘一下思想根源。其实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这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封建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陷入这样的苦闷与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