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错别字,谁之过.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错别字,谁之过

错别字,谁之过? 昆明三中 茶建楠 今天批阅周五考试卷,内容为“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的20 个基础 填空题,4 个班261 位同学因错别字丢分的有158 人,占总人数的60.53%,其中, 有111 位同学在“募兵制”一栏丢分,比率达42.52%,单人错字最多为6 个。 作为中学老师,我经常会看到学生写的错别字,很多错误让人哭笑不得,自己又 鲜有良策,只能望“错”兴叹。对于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我一般把原因归结为 不认真或是语文基础差,处理方式都是简单的批评加反复强化,可是效果却不明 显,最终只能把大包袱都推给语文老师。可是今天的情况有些反常,毕竟这样的 数据实在难以接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先来看看学生都是如何出错的: 1、形近别字: “唐太宗”作“唐太崇”; “均田制”作“匀田制”; “杜如晦”作“杜如(海、梅)”,“林如晦”,“社如晦”,“社断梅”; “募兵制”作“(寡、葛)兵制”; “魏征”作“魅征”; “姚崇”作“姚嵩”; “宋璟”作“崇璟”; “吏治”作“史治”。 2、音近别字: “三省六部制”作“三善六部制”或“三省六部治”; “房玄龄”作“房悬龄”,“房玄(林、明)”,“房贤林”,“房志龄”; “杜如晦”作“杜儒晦”,“杜如诲”,“杜明晦”; “募兵制”作“(慕、目、木)兵制”; “官员”作“官元”; “姚崇”作“珧崇”,“杨崇”; “宋璟”作“宋景”; “吏治”作“吏制”,“历治”,“吏事”,“吏政”,“吏整”; “居住”作“居主”。 3、形似音同别字: “杜如晦”作“杜如诲”; 4、形近错字: “募兵制”的“募”字改“力”为“刀”或写为 。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有两个特点:别字多,错字少;形、音相似的 别字多,没有义相似的别字,由此可知大多数同学的基础并不差,态度也并非不 认真。事实证明我之前的判断太过绝对了,可是同学们为什么会出错呢?我仅针 对本次考试从内因角度做一分析: 第一,学习负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造成的影响,按性质分为正、负迁移, 正迁移即积极影响,负迁移即消极影响。同学把“三省六部制”写为“三公六省 制”正是先前所学的“三公九卿制”对后来所学的 “三省六部制”的负迁移。 第二,提取失败。 有些字,学生脑海里知道怎么写,可是写出来的时候总会出错,这一现象被 称作“舌尖现象”,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提取失败”。出现提取失败的原因主要 是提取线索不明晰,具体到这次考试有两点:读音不正确,如把“杜如晦”的“晦 (hui)”读作“mei”,继而出现“杜如梅”的错误;理解不深入,如“吏治”指 的是“古时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理业绩”,若学生理解了这一含义就不可能讲其 写为“历治”,“吏事”,“吏政”等。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学生对古人字词用 法的不熟悉,陌生的古地名,晦涩的专业名词往往加大了信息提取的难度。 第三,缺乏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相对于无意注意而言的,指的是人向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觉 地把某些刺激物区分出来作为注意的对象。初一的学生在有意注意的引起与保持 能力较弱,如果缺乏提醒或训练,对于字形细微的地方往往容易忽视,如 “募兵 制”的“募”字最下面的 “力”字很容易被写作“刀”字。 从这三点来看,学生写错别字并非仅仅是“不认真”、“粗心”、记不住”那 么简单,对于学生而言,有些方面可以自己控制,而有些方面是需要老师帮助改 正的,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摊在学生头上,未免有失公允。作为历史教师,也应 承担起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职责和义务。 第一,研究学生,提高错别字预见性。 在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中所有学生识记或理解有困难的字词都应做好记录, 并在课堂上及时提醒,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对于前后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 也应该做一对比分析,将学习负迁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二,精选内容,丰富知识提取线索。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要求教师多角度,多形式呈现信息。如历史人物教学,可 结合有特色的画像,能产生共鸣的故事,全方位呈现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