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原理》第二章
第二章 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 1、三类传播模式典型代表的优缺点 2、大众传播的“四功能”和负功能 3、发展传播学经历的阶段及特点 第一节 传播的结构 一、何谓结构 1.定义: 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相互关系(静态) 从过程角度即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程序(动态) 2、研究意义: (1)学科研究的第一步(从宏观把握现象) (2)能从具体现象上升至一般规律,可借助模式来实现 3、何谓模式 定义: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简化形式 功能:组织、解释、预测 类型:图像模式、文字模式、数学模式 二、传播研究的三类模式 (一)线性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5W模式的贡献和缺憾 贡献: (1)第一次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 (2)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缺憾: (1)把传播过程看成是单向传送信息、呈直线形态 (2)割裂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 (3)没有表达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 (4)“效果”可能有或无,是环节而非“要素” 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申农与韦弗一起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 优点 (1) 媒介被细分为“发射器”、“讯息”、 “接收器” (2)讯息分成“发出的”和“接收的”:提示求得传播一致的困难 (3)“噪音”概念的引入,注意到传播和环境的关系 缺点 (1)传受角色固定化,忽视二者间互动和转化 (2)未能注意到社会过程对传播的影响和制约 (二)控制论模式 1、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 2、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 优点: (1)传播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没有传者和受者的概念,传播主体处于不断相互作用之中 (2)任何参与者都可视作“传播单位”: (释码者)兼有传受两重身份,四种功能:“发送”(发信),“接受”(受信),“编码”(“符号化”),“译码”(“符号解读”) 缺点: (1)各传播单位间传受机会并非完全均等 (2)传播并非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原封不动回到起点 (3)仍未能显示传播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三)社会系统模式 1、 1959年美国社会学者赖利夫妇提出 优点: 将传播置于总社会过程之中考察其受到的影响 缺点:仅仅提示了一个“框架”,分析尚欠细致 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马莱茨克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的优点 (1)全面勾画传播过程的结构要素及相互间复杂互动关系 (2)揭示了社会和心理过程对传播的作用 (3)为研究大众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份清单 第二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 作用: 维持人类的生存,推动人类的发展 手段: 传受信息 二、两功能 (一)工具性功能 是一种工具,帮助人们有效地生活 教育部:高中及普通高校学生均须接受军训 (二)消遣性功能 是一种游戏,能给人带来快乐 《快乐男声》西安预选赛---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 三、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一)个人层次 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工具) 调节身心(消遣) (二)组织层次 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工具) 调节组织成员的情绪(消遣) (三)社会层次 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承社会遗产(工具) 提供娱乐,调节大众身心(消遣) 四、四功能 (一)监测环境 持续不断地、及时地注意环境的变动 五一临近,曝光中国最黑的十大景区 (二)协调关系 聚合人们对环境采取一致的、有效的行动 温家宝在江西考察称农民富国家安是真理 (三)传承文化 知识和社会规范等精神遗产的世代相传 于丹《论语》心得 (四)调节身心 娱乐、休闲以保持活力 郑秀文戒烟备战复出个唱 身材圆润露麒麟臂 传播功能的范畴、层次和类型 五、传播的负功能 (一)三功能说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二)传播负功能研究的渊源 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 现实(直接)环境+虚拟(间接)环境 1、现代人(虚拟环境)现实环境 2、“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 3、人们对“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大大缩小 (三)负功能的恶性循环后果 “托马斯”公理: “如果人将某种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默顿的“自我达成预言”: “如果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第三节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一、传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