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视角下供给效率提升路径分析.doc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视角下供给效率提升路径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视角下供给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视角下供给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西南政法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1120) [摘 要]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直接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本文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研究视角,在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的基础上,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路径,即以多元供给主体为基础、机制转变为支撑、人才建设和理念创新为保障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供给效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24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3 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在此之前,公共文化服务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缺乏与之相应的法律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在弥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立法缺陷的同时,也将会为公共文化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就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而言,虽然已取得了大幅改善,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配套法律规范和政策不足,导致其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供给效率低下。具体而言,供?o与需求脱节,供非所需,导致供大于需、供小于需的现象。国务院2015年的一项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报告显示,公共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路径,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和支持,做到了有法可依 1 建立供给效率提升路径的必要性 1.1 理念层面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服务的供给大多只注重量,而轻视实际需求。当某种形式的文化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后,多数地区便纷纷效仿,未结合本地实际及群众偏好,导致创新度低,同质化严重。同时,在科技发展愈加迅速的今天,由于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供给的科技含量较低,不能将服务与科技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定义为促进国家发展的核心因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需要创新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供给效率的提升也需要理念上的创新。“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发挥文化传递文明、凝聚力量的作用 1.2 供给主体层面 在我国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中,供给主体较为单一,往往由政府大包大揽。这种政府“一元”强势的主导模式带有较强的垄断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缺乏彼此间的合作信任,热衷于用行政操控公共文化服务生产。目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已不实行计划模式,但“路径依赖”使得“制度变迁存在着自增强或正反馈机制,当它一旦走上某条路径,其既定方向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由于政府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创造具有竞争性与选择自主性的市场竞争格局,社会力量难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作用。在查尔斯“由于缺乏竞争,任何关于经济效率的有意义的评估都变得很困难,结果是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都很低下。”主体单一导致缺乏竞争性,从而引发了政府在供给中的低效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供给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对后三种主体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供给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规定了“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于是,“由政府、公民个人和私营部门三方共担责任和共享权力,一起参与治理使得在各方建立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相互协商的关系”。政府和其他供给主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终极目标虽然不同,但就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本身而言,其本质和价值趋向是一致的:在提供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并以此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3 机制建设层面 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机制层面具有较强的指令性特征,供给的确定从指令而非需求出发,且缺乏需求表达途径。信息不对称使得指令性信息往往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社会需求。供需契合度无法保证,容易引起供给过剩或不足。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从决策、生产、供给到监督的整个环节基本都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参与,透明度低。供给质量缺乏明确的评估机制,难以进行科学的评价及供求之间的调节。以供给不足为例,即便能获得供求关系,也往往会导致供给增加而效率未提高的“内卷化”现象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要建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