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构建原则及策略探究.doc

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构建原则及策略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构建原则及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构建原则及策略探究   【内容摘要】所谓的情境教学模式,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带有情感因素的,并且较为形象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藉由情境的代入对课堂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种较模式实现了将知识学习同情感浸染的最佳融合。为此,本文将从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原则入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情境构建 化学教学是初中生接触的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为了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一、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化学教师创设化学课堂情境的目的在于为教学内容提供帮助,情境的构建必须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笔者在为学生讲授“金属资源保护”内容时,引导学生对日常铁制器皿的生锈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进而使学生对如何避免金属生锈的相关知识形成更深刻的体悟 2.启示性原则 化学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所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应当具备对学生智识的启发效用,从而使学生在情境的浸染下实现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家庭厨房中的醋除了做菜之外,是否有其它作用?”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本节课知识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踊跃进行发言,纷纷给出答案,如“醋能够去除金属餐具上的铁锈”,“醋可以清除暖瓶中的水垢”等。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3.现实性原则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化学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帮助作用。笔者在带领学生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先行回答“碳酸饮料开瓶后的气泡是何种物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依托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化学课程乃是以实验作为基础,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依托化学实验,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以便通过直观地实验内容,实现对学生智识的开发和启迪。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知识想象的空间与自主进行知识探究的空间,进而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笔者在绪言课教学中,为学生演示了颇具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教师使用蘸有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学生惊奇的发现灯芯竟然被点燃,通过这样的实验内容,牢牢抓住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2.注重以生活化视角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同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等休戚相关的化学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可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关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能源利用的相关知识时,要求学生对煤气、氢气与天然气等燃料进行比较,并指出哪种燃料更为实用,学生通常给出的答案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环保。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这就让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氢气的存放、氢气的泄漏、氢气的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此外,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下水井爆炸、乙醇汽油利用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得以同步提升 3.通过设疑,为学生创设悬念式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借助巧妙的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如:在教“分子”这一节内容时,我先提问:“100+100=?”话音刚落,学生大笑,齐答“200”。我却在黑板上写100+100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