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教师在人文素养中如何转变教学方法
历史教师在人文素养中如何转变教学方法 摘要: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内在品质,是人文精神的价值体现。历史学科在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历史教师在人文素养中如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型转变”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28
在现行“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过于强调其功利性色彩,其“工具性”倾向明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被简化为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知识记忆过程,以标准化考试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仅仅被理解为学习成绩的附属物,高中历史的人文素养功能被严重淡化和扭曲,学科教育的社会价值和发展性价值无从体现。学生普通存在精神“荒漠化”问题,这与当前高中课堂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功能的缺失不无关系。历史教师在人文素养中如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型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型转变的必要性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做到在人文素养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型的转变”
二、创新思维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课堂竞赛法、角色扮演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譬如问题探究法是以探究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从教学目的看,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的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是使教学过程由教师向学生主体转化的桥梁,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地位,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能力发展。所谓问题探究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选修Ⅰ《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探究问题:1. 阅读教材后找出教材中高度概括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一句话。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有哪些表现?哪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又追踪分析,提出了下面三个追踪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导致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有什么影响?(2)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战争频繁,一方面社会经济却得到了发展,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各国为什么要选择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思想武器?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把本课中艰涩难懂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解决了
三、敢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能够质疑、敢于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能力!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