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5计划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5计划剖析

第五讲 计划 开篇案例 1990年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及其众多的盟国作出反应,实施了“沙漠风暴”(Deaert Storm)计划——运送军队解放科威特的军事行动。在这次海湾战争中,几位美国军人,尤其是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将军和H·诺曼·施瓦茨科普夫(H. Norman Schwarzkopf)将军成为民族英难。在战争期间,还有一位军官——陆军中将威廉·帕格尼斯(William Pagonis),却没有引起媒体的更多注意,但他毫无疑问是主要的贡献者。作为后勤司令,在实施“沙漠风暴”计划期间,他肩负着向海湾地区的35万美国士兵提供充足的弹药、食品、燃料和其他关键补给品的任务。 无论用任何标准来衡量,帕格尼斯和他的僚属们所面临的任务都是极其艰难的。1990年8月,他们从无到有,在5个月内建立起了包括5万名工人、10万辆卡和大量临时仓库的分配网络。他们建立的系统能够每天提供150万份套餐,向每个师供应5 000吨弹药和50万加仑燃料。如果需要的话,这个系统可以连续向战斗中心的作战部队提供60天的后勤支援。 在实施“沙漠风暴”计划期间,帕格尼斯不得不经常作出一些重要的调整。例如,有几个国家的船员拒绝将船驶入战争地区,伯格尼斯被迫下令撤换这些船员,或是改用卡车将作战物资从红海的吉大港,运入沙特阿拉伯的腹地。许多美国船只早已封存,这次因为战争需要又被调到海湾,这些船太旧了,帕格尼斯不得不设法找到能开这些老式蒸汽机船的水手。 有一次,帕格尼斯甚至把一位早已退役的80岁的水手招回来帮忙。向士兵们提供巧克力也遇到了麻烦,炎热使巧克力不是溶化在士兵的嘴里而是溶化在他们手中,帕格尼斯不得不安排为军队专门采购了1 200万块耐热的巧克力。 帕格尼斯和他的僚属们制定的是何种计划?虽然其中有一些是战略性的,但绝大多数海湾战争期间的计划,处理的是日复一日的计划问题,如资源预算、物资流的日程计划、预测所需的卡车和弹药数量等。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名词: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计划工作,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计划内容: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5W1H 二、计划与决策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计划与决策相互渗透 三、计划的性质 1、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3、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要追求工作效率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确定目标 认清现在 研究过去 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制订主要计划 制订派生计划 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节 计划的实施 一、目标管理法 二、滚动计划法 三、网络计划技术 一、目标管理法 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 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 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 (一)目标管理法的基本思想: 任务转化为目标 程序性:目标与责任的确定 个人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 自我管理 以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考核一句 (二)目标的性质 层次性 目标网络 多样性 可考核性 可接受性 挑战性 信息反馈性 管理小知识 ——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法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标杆管理法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标杆管理法的产生背景 美国施乐公司当时面临的市场环境,它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的实际垄断地位,但是1976年以后它遭到了来自国内外尤其是日本竞争者的全方位挑战。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产品并且能够获利,同时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开发人员减少50%,这样使得施乐公司的市场份额从82%锐减至35%。面对竞争者的威胁,施乐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学习,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标杆管理。施乐公司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并重组流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施乐公司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 其后施乐公司开始大范围地推广标杆管理法,并选择了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进行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相应措施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