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探海—中国载人深潜海上试验纪实.DOC

“蛟龙”探海—中国载人深潜海上试验纪实.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蛟龙”探海—中国载人深潜海上试验纪实

题 目:“蛟龙”探海——中国载人深潜海上试验纪实 题 材:新闻专题 记 者:集体 时 长:00时19分50秒 播出时间:2012年12月30日 【现场】【正文】 这是一次跨越海天的对话。就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的同一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到达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深的海底,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这个日子,注定要载入史册。 “蛟龙”探海— 中国载人深潜海上试验纪实 【正文】 在深邃的大洋深处,蕴藏着令人震惊的宝藏,其储量是陆地上无法相比的。目前勘探到的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总量,多达700亿吨。但海洋探索,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每下潜100米,就增加10个大气压,且海底能见度极低,环境非常恶劣。人体和普通设备,都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工作。 【同期声】 徐芑南 总设计师 【正文】 2002年6月,为推动我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了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全国100多个科研单位。 中国深潜人,开始了迈向深蓝的步伐。【】【】在顺利躲过莫拉克台风之后,8月14日,海试团队抵达米验海区。【】【同期声】 徐芑南 总设计师 【正文】 但谁也没想到,潜器刚一入水,问题就出现了。 【同期声】 崔维成 (一抛到海水里,我们就发现,原来设计的在水池里边用得好好的 我们水面上的通讯,进入海水以后发现不通) 叶聪航员 窦永林 海试现场副总指挥 【正文】 水下通讯系统无法建立,这就意味着潜器在海中无法与母船取得联系,一旦发生碰撞或远离母船,后果将不堪设想。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所有人的心悬了起来。 【同期声】 刘海试总指挥【正文】 经过反复研究,一套解决方案摆到了人们面前:将母船的一个主机和侧推停掉,降低母船的噪音。而对于有30年船龄的向船来说,要使用一台发动机,保持两节的速度航行,于绑住了母船的双手和一腿。为了保证不出意外,轮机部门加派了一倍的人手,在温度高达五十摄氏度的机舱内,随时观察发动机的状态。 【同期声】 刘心成 海试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刘军 向阳红09船轮机长窦永林 海试现场副总指挥【正文】 没有单位,只有岗位。在海试团队里,这不是一简单的口号,而是所有人自动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正是这个准则,让蛟龙号,一次次冲破难关。 【现场】【正文】 2009年10月3日,中秋佳节。就在这一天,载人潜器突破1109米的深度,神秘幽暗的深海,首次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同期声】 【正文】 【同期声】 崔维成 (对深海的所有装备涉及到的技术它都涵盖了。我们今后走向深海大洋要面临到的技术问题都提出来了,然后我们通过“蛟龙”号跟国际的合作把它们都解决了) 【】【正文】 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在3000米级海试中,共完成17次下潜,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3759米。中国南海海底,首次升起了五星红旗,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1年7月至8月,其中4次超过5000米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蛟龙号可以在全球70%的海洋洋底畅行无阻。三千公里外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11034米,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珠峰顶也露不出水面。就在这里,中国人,要向7000米深海发起冲击。 【现场】 【正文】每海试,80后的杨波都会在第一次下潜时,担任试航员,因为他要负责蛟龙号所有声学设备,为之后的潜次打好基础可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就发生了惊险的一幕。 【同期声】 陈存本 向阳红09船船长【正文】 海试指挥部迅速做出判断:各项数据显示,潜器设备运转正常,潜器安全没有问题。技术人员立即一一排除故障,潜器也成功下潜到6671米的深度。 【同期声】 刘峰海试现场总指挥 【正文】 7000米,蛟龙号的最大设计下潜深度,一平方米要承受7000吨水压,7层楼房,且最低温度不到1.5度,不但潜器性能要经受大考,连续待在直径只有2.1的狭小空间里,对试航员的体力,耐力和心理,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期声】 叶聪 航员 崔维成 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 海试现场副总指挥 【正文】 寒冷寂寞的深海,漆黑一片,蛟龙号如独行的巨人,在海底静静的游弋,潜器的灯光,也只能照到几米范围内。 【同期声】 唐嘉陵 航员海试现场总指挥【现场】 总指挥宣布 (现在我宣布 试航员出发) 【现场】 【正文】 潜水器以每分钟41米的速度,向7000米深海进发,1109米,3759米,5188米,这些曾经带给海试队巨大困难和荣誉的熟悉深度,被一一甩在了身后。舱内的三名试航员,也经历着由夏到冬的转换。 【】 叶聪 航员【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