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上讲堂.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宣传部长上讲堂剖析

宣传部长上讲堂 ---刘恩和老师 沿河三中:七(3)班 * * 刘恩和,男,土家族, 59岁,中共党员,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十六大代表。长期在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为建设茨坝村小,他发动集资4000元,自筹6000元,坚持每个来回10多公里背材料,感动村民共同背运,历时4个月,穿破5双胶鞋,一个人背回17吨多建材,行程2000多公里。获得荣誉后,奖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和公益事业,资助学生近500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祖 国 需 要 这 样 的 人. ——刘恩和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恩和,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农民的儿子,五十年来,他既感受到共和国建设历程的艰难与辉煌,又感受了自己人生奋斗进取的拼搏与乐趣。   刘恩和1951年初出生于贵州省沿河自治县后坪乡茨坝村。10岁时父亲去世,他与一兄一弟随同母亲相依为命。1971年“社来社去”时期,被石界公社推荐保送,穿着草鞋就读铜仁农校。随后他响应党的号召,随县良种繁育队到海南岛育种。育种失败,他改行育人。1973年他到茨坝小学任教,随后又从思南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几经周折,刘恩和就这样一辈子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校修完,他也成了木匠   1977年秋,刘恩和奉命调到石界完小参与组建初中部。他除了一人统揽数理化音体美等课程以外,他还兼管学校后勤事务。筹经费,购木料,整修初中班教室,他干得津津有味。   石界完小首批初中毕业生、现任双坪村小校长、全省优秀教师汪永江回忆说:“当时学校为了减少开支,只请一个木匠。刘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天天与那个木匠一起干活,两年的星期天与寒暑假,他从未下过班,两层楼八间教室的木房,全是刘老师和那个木匠共同完成的。”   一位当年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教师介绍说:“后来他辞掉了木匠,刘恩和几乎凭一人的木工技术,不要一分报酬,修成了男女生厕所和篮球场所有设施。”学校装修完毕,刘老师便成了“弄斧进班门”的出色木匠。 舍“妻”保校   学成了木匠,修起了教室,可是他的未婚妻却丢失了。   刘恩和的未婚妻,是年过花甲的田应钊老人的唯一女儿。解放后入党的第一批老党员田应钊,十分器重这位朴实能干、有前途的未来女婿。可在恋爱期间,正值刘恩和日夜兼程修建石界完小初中部教室的时候。他的未婚妻有些忍耐不住了,嫌他是“憨包老师”要与他决裂。刘恩和当然内心悲痛,但他不强人所难。1979年,他只好舍“妻”保校,未婚妻跟人出走,远去新疆定居。   未婚妻丢失了,但未婚岳父还存在。在田应钊的女儿出走后的20年日子里,刘思和把田应钊当成真正的岳父来对待。运柴供水,孝敬备至。那时,刘恩和每月有13.5公斤干部口粮,他除了每月要分5公斤给自己的老母亲外,还要分5公斤给田应钊老人。他自己不够吃,只能添加包谷面和其它杂粮果腹。 去年春节,田应钊的女儿回家探亲。得知刘恩和几十年照顾父亲如亲身父母一样,内疚与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她说:“人生如有来世,我们一定在一起。”刘恩和憨厚的笑着回话:“婚姻不成情义在嘛!”刘恩和就是这样真诚朴实地为人。   他常常“公事私办”   刘恩和为人朴实可靠,工作能力强。县里为了创造条件争取世行贷款建校,1993年9月,刘恩和被调回茨坝村小任校长。   沿河是国家级贫困县,茨坝村更是穷得叮铛响。刘恩和深知身上的担子不轻,但他并未被重担压倒。在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建校时,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说:“村里集资几万元修电站都没有成功,今天又来集资修学校,明显是在骗人。”村民要求刘老师拿他的工资和家产担保。刘恩和十分理解村民们的心。  一万元的匹配资金上面要求分两次限期完成。第一期限到时,村民却无动于衷。刘恩和只好悄悄背着妻子把家中八年的积蓄取出5000元垫交,其中1000元注明系他个人捐款。   发动群众集资,他挨家挨户、白日夜晚作思想工作。他的真诚行动打动了一个个村民。一村民说:“刘老师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办好事,他都捐了一千块钱,大家还是交吧!”村民们纷纷捐款。但在第二期限到时,尚有1250元的缺口。刘恩和又只好“公事私办”,用家中的积蓄补足,终于完成上面安排的匹配资金。 一所背来的学校   茨坝村是“三不通“的地方,缺水,缺电,缺公路。要修学校,其钢材、水泥、砖石等建筑材料,必须从1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靠人工背进去。   他亲自行动起来了。他说:“话说千遍,不如做个示范;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他叫女儿春霞每天夜晚煮猪食时,不要忘了给他煮一罐洋芋,每天清晨他就带它去用作“一日三餐”。经他带动,从放牛娃到过路人,从老师到学生,从家长再到其他村民,几乎“全民皆兵”,纷纷背起了背兜,苦战在山村小道上。其景其情,多么壮观,多么悲壮!   没过多久,70多吨建筑材料全部背到了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