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 文 短篇小说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5 2 《促织》:变形的故事 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始成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集。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事等。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 作品主要内容: ①揭露当时官场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害人民,如《席方平》、《促织》、《梦狼》等篇。 ②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如《考弊司》、《叶生》等篇。 ③描写爱情作品,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数量多,成就最高,如《婴宁》、《莲香》、《阿宝》等篇,都写得委婉动人。 作者主要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这部书基本倾向是进步的,但也宣扬了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 预习检查 课文解读 一、结构图解 1. 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 起因(第1段):征虫 开端(第2段):觅虫 发展(3—4段):求虫—得虫 高潮(5—7段):失虫—得虫—斗虫 结局(第8段):献虫 尾声(第9段):因虫得福 2. 据情节,可以看出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提示:(1)故事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2)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3)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得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变化,就是在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课文探究 1. 文章开头交待“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 提示:这几句话虽然精练简短,却是整个故事的起因,自皇帝荒淫无道,下面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像成名这样的百姓,只能倾家荡产。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极好的铺垫。 2. 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 提示: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的;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 皇帝的小乐趣得到了满足,成名的大苦难才能中止,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这两处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良好愿望。 3. 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请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悲 怒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愁 喜 喜 劣 恐 喜 4. 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读后回答:“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提示: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 间”,末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