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原理》第一讲.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 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经验是一种行为、涵盖认识的、情感的、意志的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 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受环境塑造,还存在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改造。 经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存在终极目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就是个人经验的不断生长。 4.学校即社会 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即从分科课程转变为活动课程。 “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5.教育无目的论 、从教育本质出发,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无目的。 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他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教育目的应该内在于教育过程之中。 因此,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这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凯洛夫 教育学发展的中国道路 (一) “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二) 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 (三) 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 (四) 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 (五) 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1966-1976) (六) 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1977— ) (一) “教育学”学科的设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师范教育在我国出现,诞生了教育学这门学科或课程。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 “师范馆”(1902年)修业4年,设置“教育学”课程,且分4年规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之原理、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习”,还规定了每星期的课时。 (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 中国教育学的起步,首先始自对日本教育学的学习。从1896年到1911年,中国共译日本教育类书76种。流行面广、影响面大的是1901年由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译的《教育学》。 其间,我国的一些学者也编写了一些教育专著,如1913年蒋维乔著的《教授法讲义》,1914年张子和编著的《大教育学》,同年张毓聪编著的《教育学》,王国维的《教育学》(教育世界社1905年印行) 。 尽管这些著作不可避免地有对外国教育学内容的迁移,但在编著自己的教育学方面,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教育科学。 (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 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以杜威来华讲学作为契机的,从此,中国把学习的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 由于他的教育观点与赫尔巴特有明显不同,顿时在我国教育界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 在广泛学习和研究国外教育学的基础上,当时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等专著也日益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