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一)助人行为及有关理论 (二) 情境因素:人何时会助人 (三)助人者:谁最可能助人 (四)求助者,谁最可能得到帮助 (五)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培养 (一)助人行为及有关理论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特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帮助路人,为了赢得心仪女子好印象) 利他行为(altruism):指不期待任何奖励或回报的亲社会行为。(帮助陌生人指路或提供金钱) (一)助人行为及有关理论 亲社会行为的社会生物学理解 利他主义有进化的基因 E.Wilson(1975),人类先天就有利他行为的素质,利他行为是动物的一种以自我牺牲换取其他个体与群体生存机会的本能。 C.Rogers;F.S.Perls 亲缘关系效应——“保护我家族的基因” (一)助人行为及有关理论 社会交换论的解释 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每个个体尽可能获得最大奖励,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收益-成本分析 激励助人行为的可以是外在奖励,也可以是内在的自我奖励。人是通过助人行为来减少自己的焦虑。 社会规范:責任、互惠与正义 (一)责任赋予与期待 1.帮助依赖我们的人 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社会责任的文化差异性 a.印度人:道德义务期待 b.美国人:个人选择性大 (二)互惠规范 1.我们应该帮助曾提供协助给我们的人。 2.示例 「受人点滴,当涌泉以报!」 3.互惠规范下的基础 降低个人痛苦、提升自尊或诚心与善意回报 (三)社会正义规范 1.评估是否符合资源公平分配原則。 2.当感受到不公平原则时,获益较多一会會采取回复公平行动。 如:取之於社会,用之於社会。 3.对不公平现状的归因 决策观点 (一)知觉有需要帮忙 1.讯息的明确性 深夜突然尖叫 VS. 隔壁邻居家庭暴力 2.事件紧急性 目前有一名病患急需A型血 VS. 全渝A型血已呈现不足 某朋友车祸重伤、心脏病发 VS. 某朋友失业、失恋 3.对情境之解释 隔壁邻居家庭暴力 夫妻床头吵床尾合 违反法令且恐致人命 (二)担负个人责任 1.个人责任愈多,助人行为愈多 如:捐款箱各自贴上捐款人的姓名。 2.个人对自己能力之知觉 知觉自己有助人技能,会认为责任愈大。 如:具有消防或医学专业知识,投入救灾的可能性大。 3.他人期待落空的责难、自我压力、罪恶感 (三)衡量利弊得失 1.成本:时间、金钱、人力、罪恶感 2.收益:預期回报、好名声、积功德 3.示例:大企业赞助公益事业 (四)决定如何助人与采取行动 1.采取直接行动或对外求援 2.示例 路旁倒卧的机车骑士 给予协助或打电话求援 助人的决策过程 学习观点 (一)模仿 树立行为榜样。如:父母亲从事志愿服务,其子女也较可能从事。 (二)增強与惩罚 社会赞许助人行为。 如:做一件好事,给予赞赏与奖赏。 (二)情境因素:人何时会助人? 他人存在—旁观者效应 例:老弱妇孺当街被抢或被攻击,为何沒人伸出援手?路旁发生严重车祸有人求助,为何没人停车救援?是社會冷漠、道德沦丧?或… (一)原因 1.责任扩散:助人义务或不助人的成本被分摊。 2.对情境解释的模糊性:「旁人亦无任何反应,所以应该没事!」 3.评价的顾虑:担心自己做不好或做错事。 (二)旁观者效应的文化差异 菲律宾人当有更多旁观者时,其助人行为品质更高。 (二)情境因素:人何时会助人? 环境状况 (一)天气 阳光普照VS.阴雨绵绵、炎热VS.凉爽 (二)噪音 大声噪音容易使人忽略环境中的个人,且想迅速离开。 (三)城市的大小 1.愈大城市对于陌生人教少有助人行为。 2.社会资本低:低信任的可能原因:背叛的惩罚代价低、欠缺共同价值规范 (二)情境因素:人何时会助人? 时间压力 (一)赶时间 在时间下,较少有助人行为。 (二)为何觉得有时间压力(为何准时重要)? 衡量事件之间的成本与利益。 如:赶赴期末考(或赶赴与公司签约)途中,看见路旁有人倒卧! (三)拒绝助人的借口 「很抱歉!我在赶时间」 (三)助人者:谁最可能助人 (一)心境 A.M.Isen(1970)发现,好的心境直接增加了助人的可能性。—— “成功的温暖光辉”效应 对于儿童,坏心境会减少助人行动;对于成人,坏心境可以增加助人行为,因为成人的行为遵循“消极状态解除模型”。助人行为不能带来外在奖励,但可以有自我奖励的作用。 (二)内疚 J.M.Carlsmith(1969),以电击实验考察内疚与助人行为, 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