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篆刻艺术汇编
《书法篆刻艺术》
“抒性情”人格艺术的不同表现:1、王羲之:飘若浮云,蛟若惊龙、俊逸内敛2米芾:八面出锋3、王铎:连绵奔放;4颜真卿:浑博开张
用笔:1、王羲之提出“侧笔取势;2、方笔 :阳刚:放纵:露锋3、圆转:阴柔;收敛;藏锋(阴阳调和,中庸为美,与传统道家的中庸调和思想契合。
三、书法的人文精神及哲学内涵
1、实质:人的思维、精神、性情、习惯、情感等综合状态的表现,“独立的艺术语言”
“以书寄情”表现为一种纸张上呈现的特殊意境,为观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小楷、细腻、精微;草书豪放绵延;隶书天骨开张等,均为“人格的写照”
2、综合状态:“人品”“品质”“人品与书品合一”
1、生理状态(物质层面)
〖1〗年龄(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期,手指肌肉不健全→生、拙、笨、难看→天真、无知、幼稚、无心机、不遮掩
(2)青年:蓬勃、有朝气;心智健全、思维独立(讲才气、积累人生经验、悟性)、有追求、理想、抱负→张扬、自由、奔放、个性→有理想、敢破敢立、无畏、锋芒毕露、易轻浮
(3)老年:生理迟暮期;心性内敛、沉稳包容、智慧(讲学养、才学兼备、鸿儒饱学→自然上升至高的艺术境界。长寿时间积累→返朴归真(内敛、浑厚、老辣→人生经验丰富、多理解、思想深刻。
〖2〗肌体状态
健康:生命力旺盛、有朝气、积极、鲜活、强烈
病态:生命力衰弱、无朝气、消极、孱弱
2、心理状态
〖1〗感性→情绪化、宣泄、抒情、昂扬、悲愤
(1)《兰亭序》抒情怡性、感悟人的生死价值、意义。
(2)《祭侄文稿》发泄悲愤。痛斥奸权
〖2〗理性
胸襟:宽广、狭隘、“大象无形” “大智若愚”“ 大音稀声”;庄子《逍遥游》胸襟、想象力“鹏程万理”鲲、鹏
个性:个体差异、千人千面、不可重复、如:毕加索抽象艺术
修养:文化底蕴、个人经历、“文化”→“ 文而化之”,思考、善悟、变通、活用
学识:知识面宽广、触类旁通
世界观:价值观、判别是非的标准、人文思想、理念(个人审美情趣)体现一个人精神追求的高度,巧→拙:美→丑;《巴黎圣田院》表象→实质(简单、外在的漂亮是短暂的如:外貌、刘文西)厚→薄
性情、性格、习惯(惯性思维、技法的惯性)
书写艺术→回归至人性抒发的层面
3、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贯穿
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儒、释、道思想的关系
道家→“阴阳对立”统一、辩证地指导多种艺术形式;恩威并用,文武相持,大到治国,小到行医治病。
儒家→“文质彬彬”提出以中和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
《易经》六经之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现代“与时俱进”自古有之,诸子百家,本土的核心是道家;“茶文化” →品人生滋味
(2)认识书法美的前提:①书法理论、美学 ②历代优秀作品,好的,美好的感性认识 ③书法欣赏:先写,先实践,否则只能站在书法之外,也无法理解。
实质:①意象:“立象以尽意”(以象达意出自《易经》;清、刘熙载《艺概》中有论“书概”)(用有意韵的线条间接表现意)
②纯符号化的象一表现为作者对线条的理解认识;不能再反祖,用汉字再去象形
③书写内容=文学性+线条本身;评论、理论上也只讲意象审美
④“书法表演”的误区:“做一点如高崖坠石、做一线万岁枯藤,作一转折如壮士扼腕”,不能以低级的动作模仿,具象模仿是可笑的。如:表演“作惊蛇入草状“,只讲线条的审美,是意象艺术,不是表演艺术。
⑤审美境界的高低与“雅俗”:“超级女声”表现自我,展现个性,娱悦大众,以自娱,高兴为目的,不强调严格的标准;“精英文化”严格的准则:美声民族的基本条件严格,必须具备,①字正腔圆②音色优美③音域技巧等④形象端庄⑤其次才看表现如何“阳春白雪,”“曲高者和寡”。
第二章 楷书的源流及历代书家、代表作品
一、楷书的源流:
楷书又称为“正书、真书”。三个词的意思相近,都是指书写合乎法度,能在正式场合使用,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在明朝以前,许多书法家将隶书称为楷书及正书,明朝的理论家张坤《法书通释》中说: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但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正书”。此后,正书、真书、楷书的说法专指魏晋以后的楷书了。)
汉字楷体,萌芽于西汉,传说是王次仲所作,实际上是书体简化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
从笔画的痕迹来看,它脱胎于隶书方正、章草的简便,改变了其间架、结构。经历了汉代的酝酿、魏晋时代的创造,至唐臻于成熟。各种楷家派别分别确立了不同的笔体,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