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
;3、汉代:察举制、征辟制; 君主直接选拔人才称之为“征”,又称征召;长官直接任用属吏称之为“辟”,也称辟署、辟除、辟召、辟用等。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和一些重要大臣常以“招贤”的形式人开延聘和招揽人才。燕昭公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齐威王广招稷下学士。战国四君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养士3000余人。; 汉代的察举方法 ; 四科内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才任三辅令。(《汉官仪》卷上)
实行举者与被举者的连坐制度。;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外篇卷十五《审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察举标准笼统,又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
2、官员之私意决定进退;评价:;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门阀士族为政治的核心,寒素人才难以入仕。
在实施过程中,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品评人才也着于门北,被选用者也限于士族,推荐人与被推荐者之间又在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政治、阻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壁垒。;5、隋唐宋明清时期:科举制;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持。; 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 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倡优隶皂刑徒僧尼不得应试,现任官员可以参加制科考试但不得参加常科考试。考试起初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以后, 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参加考试者要“结款通保”,即互相担保,进入考场时要核对正身并搜检衣服以防作弊。
唐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前后有所变化,大体上,进士科为帖经、诗赋和时务策;明经科为帖经、经义 和时务策。帖经是经学基础知识测验,诗赋是考察文采辞章,经义是经学理论,时务策是以经学为基础的政论见解。专科性质的科举,则考专门知识。如明法考律 令,明字考《说文》和《字林》,明算考十部算经等等。相比而言,明经考试主要考背诵,易中;进士考诗赋, 须构思, 故难考。但进士虽难考,但考中后容易飞黄腾达, 故时人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的认识, 说明人们比较推重。后来进士科独盛, 士子更是趋之若鹜。
; ?唐代科举能否考中,不仅在于考场发挥如何,更要看平时文章如何。当时有纳卷和行卷之制。参 加考试的学子,要把自己的优秀旧作汇集成卷,在考试前送给文坛名士或政坛要人以求推荐,称行卷;或者直接送到礼部供主考录取时参考,称纳卷。例如,白居易 向诗人顾况行卷,顾况在读卷前,以其姓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大惊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 难!”(《唐诗纪事》卷六五)另外还有通榜公荐,主考的友人帮主考定取舍为通榜,高官名人直接向主考举荐为公荐。太学博士吴武陵,十分赞赏杜牧的《阿房宫 赋》,径直向主考崔郾推荐为“状头”(即第一名),崔郾答应取为第五名,即是公荐中的趣事一例。
唐代科举每年一次,进士大致录取数人至五六十人,中唐以后固定在三十人左右。杜佑在《通典》 中称:“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所以,唐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土”之谣,意谓三十岁考中明经者已老不堪言,而五 十岁考中进士者则正当少壮。一中进士,世人皆以“白衣公卿”看待。因此,进士及第,极为荣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就是及第进土的心情写 照。但科举考中后,只是取得了任官资格,即出身,是否能够任职还需要经过吏部铨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宋代科举人数
据《文献通考》卷32〈宋登科记总目〉
太祖时代取士最多是开宝六年,进士11人,再试取16人,共27人,又诸科96人。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353人,诸科774人。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409人,诸科1129人。
仁宗皇祐五年,进士520人,诸科522人。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485人。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561人。
徽宗宣和六年,进士805人。
自隋至清,各代进士录取总数,以宋为最,达36131人,加上诸科等总数达11万多??。宋代开科期间每年平均录取进士115.07人,为唐代(26.01人)四倍以上,各科总录取人数为唐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