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示:从第一个“呜呼”开始,可以看到,作者由含泪的深沉倾诉,进而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至“汝之子始十岁”一段之末,连用两个“呜呼哀哉”,已经是号啕痛哭,感情发展到一个高潮。从“呜呼!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这个长句,声调急促,一气贯注,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字,中间不能断开,简直就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悲痛之情发展到最高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展,并不是直线的,而是在一度激烈之后,又伴随着一段虽然悲切但却较为平静的倾诉,这样或高或低,或疾或徐,就像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一样。结尾“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使人感到祭文已完,作者仍然悲哭不已。 连用连词与语气词的作用 (1)可以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2)可以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通篇追叙作者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难以抑制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和莫大哀痛。 5.作者的痛悼之情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提示:作者的痛悼之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思想准备,然而老成的遽死让作者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 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离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坠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1.在深沉的叙事中倾泻情感。在深沉的叙事中融着作者奔流起伏而倾泻的悲伤之情。 2.汝吾相称,如对谈面泣,真切感人。作者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语,异常真切。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独具特色,文中多用重叠的语句和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使用也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从而更能打动读者。 4.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本文不拘格式,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 2.鉴赏本文选取的生活细节,情事融合,以及选用恰当的句式、语气词来抒情达意的特点。 3.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性美,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 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又因谥号 “文”,故又称“韩文公”。其创作以散文为主,有“文起 八代之衰”的美誉。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 动”,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章 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顺其意而不顺其辞”。其散文成就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最初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韩愈及其追随者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的“古文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 家族多舛,叔侄情深 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韩老成而 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要体会作者哀痛、诚挚的情 感,首先应了解他们叔侄的特殊关系。韩愈三岁丧父,一直 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哥哥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 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 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 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 同移居宣州,孤苦零丁,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 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 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隔数年才得以相见一次。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