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纲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选士制度的发展 认识宗教和西方教育的关系 中西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 中国封建和帝王时代的教育制度 一、帝王时代官学教育的序幕—稷下学宫 (一)兴起 养士和经济基础 1、性质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学下的私学联合体。 2、办学特色 第一,学术自由,来者不拒,各家各派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自由讲学; 第二,“不治而议论”,先生们不担任具体职务,批评时政,起到咨询或智囊团的作用; 第三,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门户开放 第四,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 第五,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以加强学生管理。 3、影响 首先,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黄老学派、阴阳学派、荀子的儒家学派就是在稷下学宫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其次,其自由办学之风,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二 汉代的官学制度 (一)汉代的文教政策 汉初的文教政策-黄老之术 汉高祖刘邦不喜欢儒生。郦食其见到沛公,沛公骂他是“竖儒”。后来郦食其帮助他驰说诸侯,立了不小的功劳并且送掉了自己的生命,使他看到了儒生的作用。取得天下后,陆贾就如何巩固问题告诫汉高祖:“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劝高祖“文武并用”。后来叔孙通又向高祖说;“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并表示愿为高祖定朝仪。高祖依其议,在长乐宫行朝仪时,满朝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于是高祖悦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并拜孙通为太常,诸生都做郎官。 惠帝四年除“挟书令”,为儒学兴盛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 文帝主张“子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景帝时“不任儒者”,窦太后好黄老之术,这在汉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主张,实行“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有其合理之处。到汉武帝的60多年,使政治经济逐渐复苏,即文景之治。 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确立涉及董仲舒的“三对策”。其时,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三道策问一拍即合。 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文化教育上主要实行了三项措施 一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是“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三是使“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即建立选士制度以选拔任用贤才 。 影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先后采取了立五经博士、开设太学、确立察举制度等措施;而且对整个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文教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二)、汉代的官学 汉代的官学 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二种。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还有一所特殊学校即鸿都门学。 (一)、太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前124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 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称仆射,东汉改名为祭酒。其人数由汉武帝时的7人到宣帝时已达14人,元帝时为15人。博士的任用,西汉以名流充当,采用考试的办法,并且还要写保举状。 太学教学以儒家经书为主要内容。汉代儒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前者附会谶纬,多迷信色彩,直接为当时封建政治服务。后者重本源,详考据,有烦琐、保守的倾向,汉代太学主要由今文经学垄断。 太学传经有遵从“师法”、“家法”的规定。所谓“师法”是指专经大师所讲的经说;所谓“家法”是指对经义的发挥创新,自立一家之言。师法重传授,明本源;家法重立说,争派别。西汉重师法,东汉重家法。 太学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一面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一面采取以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所以使50个学生发展到后来的三万多人。 太学没有规定肆业的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初年是每年一次的岁试,方法是“设科射策”(抽签考试),设有甲、乙二科,后改为上、中、下三等。 太学生的来源有三:① 太常直接选送。 (以德才为主) ② 郡国、县、邑、道选送。 ③ 明经下第者及公卿之子(顺帝时期) 、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院,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校。 该校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专门招收有写作、尺牍(书信)、辞赋能力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的人当学生,均由三公推荐入学,学成之后,任官优厚。 鸿都门学的招生、设置与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太学是儒士官僚集团的舆论机关,而鸿都门学则是宦官集团所控制的、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时兴时废的官学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可分为二个时期: 1、三国、西晋、东晋时期 这时期学校教育虽不能说全部停顿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