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德育应有的理性把握 德育理论与实践专题之三 一、 德育意蕴的把握(1) (一)德育意蕴理解的不同倾向及原因 1、不同倾向: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德育不只是道德教育 2、原因在于对品德所指的认识 (二)德育意蕴应有的把握 1、应从人实际生活上为人处事需要的德性、当有的德性来确定德育的意蕴 2、理由:实际生活中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德性,仅有道德方面是不够的,生活对人德性的需求有多方面的。 3、确证 中外早期思想家的言说; 社会科学领域中; 现实生活的言指中; 德性培养的实践体现中; 现实生活的实际关涉中 一、 德育意蕴的把握(2) (三)德育的基本意蕴 内涵——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称对人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人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行为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对人给予多方面的涵养和引导,使人品德得以建构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外延——具有广义个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除道德教育外,还包括涉及人生成长生活的其它品德内容,如果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等。 二、德育地位的把握(1) (一)学校教育中德育地位的基本确认。 1、、德育的地位: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理由:对人和社会及整体教育发展有巨大价值;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思想品德是决定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2、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德育为首。 二、德育地位的把握(2) (二)德育不是整体教育之外的独立存在 1、德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不可替性。 2、德育与整体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性。 3、通常的德育工作不应总是在整体教育(教学)之外。 (三)现实德育地位偏失的表现和致因 1、德育地位弱化现象和致因。 2、德育独立化现象和致因。 三、教育使命的把握 (1) (一)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基础性 -为以后各方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忽略使命的现实表现。 (二)素质教育应把握的核心——成人 -现行素质教育核心问题反思;核心问题在于成人;素质培养中的三个不可缺少。 (三)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使命——夯实人性的基础 三、教育使命的把握 (2) (四)中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选择 1、尊重人关心人体谅人理解人的教育 2、责任感的教育 3、创业进取精神的教育 4、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教育 5、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 6、遵守法纪的教育 四、德育模式的把握(1) (一)“规范约束”和意义引领”相结合 规范约束的基本所指: 现实德育中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这种指称并不意味着教育方式的应然性,也不是否认现实教育中不存在启发引导性的工作;主要是就客观的道德规范及其特性而言 意义引领的基本所指: 现实德育中人生意义方面的教育; 是基于道德的功能和德育的功能而言的.指道德或道德教育中,在人生意义问题的认知和感悟方面,对人或受教育者所给予的引导或指导等. 四、德育模式的把握(2) (二)失衡的表现及后果 表现: 过多地重视或停留在规范约束上,忽视意义引领. 后果: 使德育肤浅规范化,变成了单纯对学生行为的看管; 难以消除内在的困惑和病态,不能产生深层效应 ; 无法消除看管约束强制的教育方式,无形地增强了教育对象的内在压抑感和反感,常常导致道德人格发育不良,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四、德育模式的把握(3) 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 区分和把握两者的不同;意义引领更应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引领,注重;体验和感悟. 强化教师的素养与能力 对意义领域的问题应注意关注和思考,了解不同的渊源,把握不同的性质;对意义问题及其教育上,不断进行自我充实和丰富;不断提高意义引领的实践能力. 意义引领不可忽视积极与消极,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和把握 五、德育特性的实践把握(1) (一)把握德育的教化之性 1、德育的“教化”之性,不同于各育,其教之所依的是人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 2、德育的教化之性 是心灵交往之教; 是促进“内生”之教; 是引发感悟之教; 是陶冶涵养之教。 五、德育特性的实践把握(2) (二)教学教育性的强化 适当合理地挖掘利用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善于把教学形式和环节变成培养训练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努力形成和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教师要善于以良好的人格和情操影响学生。 (三)班级教育性的强化 规范性的强化 凝聚性的强化 教育性的强化 六、教师 德育素养提升的把握 素质提升要注重强化四个底蕴 -教育底蕴 -伦理底蕴 -文化底蕴(知识底蕴) -能力底蕴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肾动态显像dynamicrenalimaging.PPT
- 人教版(2024新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Happy Birthday!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旅游大类为例.pdf VIP
- 《小班美工区中幼儿教师指导问题及策略研究报告》9700字.docx
- 三级烟草专卖管理师岗位技能鉴定试卷答案.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人文武隆形考一 (2).docx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 手术讲解模板: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ppt
- 壹号土猪市场营销分析.doc VIP
- DELI得力 M201CR用户手册 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