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普通心理学03(ye)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旗子中的三条色彩条纹不是严格相等的,蓝/白/红三色的宽度比是30:33:37 * * * 内部感觉是指反应计提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 3.闪光融合 闪光融合(critical flicker ) 定义: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连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 4.视觉掩蔽 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做视觉掩蔽。 浦肯野现象 1824年捷克物理学家发现。由此命名。 人眼对不同波长(颜色)的光感受性不同,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红光和黄光感受性最高。而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蓝光和绿光感受性最高。 浦肯野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 应用:消防员的服装 (一) 三色说(trichromatic theory)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Young,1807)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长波受纳器); 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中波受纳器); 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短波受纳器)。 三色说观点: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经验是由各种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四.色觉理论 (二)对立过程理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 代表人物:黑林(Hering) 时间:1874 观点: 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 黑- 白视素 , 红- 绿视素 , 黄- 蓝视素 , 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 。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 证明:心理学家赫尔维奇和詹米逊(Hurvich Jameson,1958)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作用理论。 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 短波感受器,中波感受器,长波感受器。 视觉系统的高级水平上,存在三对对立细胞 黑- 白细胞,红- 绿细胞,黄- 蓝细胞。 红- 绿细胞和黄- 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而黑- 白细胞与明度有关。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适宜刺激-----2—20000赫兹可听声谱 生理机制-----基底膜、科蒂氏器官 听觉现象------音高、音响和音色;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听觉疲劳与听力丧失 一.听觉刺激 音调: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音调高低不同。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16HZ—20000HZ,最敏感区域为1000HZ—4000HZ.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和正圆窗 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鼓阶、中阶和前庭阶) (二)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 频率理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频率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共鸣理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行波理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第四节 其他感觉 肤觉 嗅觉 味觉 内部感觉 一.皮肤感觉 (一)肤觉的概述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叫肤觉。 肤觉基本形态:触觉、冷觉、温觉、痛觉 在视觉、听觉损伤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 (二)触压觉:触觉、压觉 (三)温度觉 (四)痛觉 肤觉 * 温度觉 适宜刺激: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 1.温觉: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 2.冷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 刺激温度等于生理零度,不产生温度觉。 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因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同一皮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 * 痛觉 痛觉是个体对现实刺激和已储存的经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各种感觉器官中也有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并且不同器官部位痛的性质和定位存在差异。 功能: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 痛觉的感受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原因在于:1)早期经验对疼痛的影响; 2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