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道家思想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诸子百家产生的背景 铁器、水利和牛耕广泛应用,生产力迅速发展 生产关系发生巨变,周礼与奴隶制度崩解 诸侯争霸,“春秋无义战”, 目的:争夺权力、土地和劳力 士的解放,“学在四夷” 百家争鸣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原始道家(开创了哲学的本体论)(老子、关尹子) 道家哲学体系建构的完成(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论)(杨朱、列子、庄子) 黄老学说(从自然无为的天道中推引治国救世之道,“立俗施事”)(文子、范蠡、《黄老帛书》) 与士林儒学相结合:玄学 与纬学及方仙道相结合:道教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的生平已很难考证。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也,名耳,字伯阳,谥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或曰,老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司马迁·《史记·老子传》 元·赵孟頫《老子像》(故宫博物院藏) 老子标准像 《道德经》 老子的主要思想都记录在《道德经》中,又名《老子》或《道德真经》,相传是老子在出函谷关前撰写。《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后为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书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哲学的主要思想文化渊源: 一、《易经》思想 《易经》所体现的自然天道观引导老子进一步走向形而上学的 本体论的探讨。 《易经》的原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老子辩证法的形成的影响。 《易经》的巫术式思维方式和巫辞式的语言,都在《老子》中有所反映。 二、史官文化 三、兵家传统 四、氏族遗风 什么是“道”? 原义:道路。 《周易》之“履道坦坦”(《履》九二)、“复自道”(《小畜》初九)、“反复其道”(《复》) 春秋时期出现了“天、地、人之道”的说法,原本也是指天地运行之轨道以及人事的某种行为规范。 上升为哲学范畴,始于老子。 老子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凭借和最终依据。 “道者,万物之奥也,”、“渊兮似万物之宗”(第三十二章、第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已生”(第三十章) “道”是万物之本、天地之根。“道”为其他事物所依托而其自身则不需要依托,它可以生成万物而自身却不可以被生成。 老子对到“道”的特性的描述:无、玄、朴、浑、奥、根、无名、无象。 什么是“道” “道”的本质特征 第一, “道” 是宇宙所以生成和存在的始基,是万有世界的本原和根据,因而无所不在,具有最高的普遍性。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的本质特征 第二,“道”是一种恍惚窈冥、包罗万象、有精有信的不可言状物,具有不可感知的虚无性。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视之而弗见,名之日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守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其上不皦(读角,清晰),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道”的本质特征 第三,“道”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之上,寂寥不改,往反周行,具有永恒的循环性。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第四,“道”以自然为法式,具有人无法主宰的自然性。所以人应以天地为法式,而天地则以道为法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 一、“无为”即“自然” 老子认为“道”的本性就是以一种不用心、不经意、不强求、自然而然的态度去成就一切,而这种自然性就是“无为” 。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第七十三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七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 二、“无为”即“无事” 老子认为“无事”则无繁苛之政、无扰攘之事、无兵役之劳,则国家社会就可达到“无为而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 “无为”即“善为(道)” 两种对立的“为”: 1.一般统治者推行的“为”,即“有为”。指各种政事法令、功业道德,以及追求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