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教 永乐宫 吕洞宾 道教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道教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儒家虽然在古代占统治地位,但中国人的根性却在道家。 鲁迅先生曾有断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家与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柢,是诸子百家学术的汇总,是接引外來文化的桥梁,与中国的社会变革、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兴衰,联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道家与道教文化,融汇百家,包罗万象,上自哲学思想、自然规律、宗教信仰、治国用兵之道,中有经世权谋、人生经验、养生之道、医药、健身、修炼诸方技,下至民俗、祭祀、音乐、绘画、宫观、名胜、星命、占验等术数,是一個亟待开发和研究的庞杂文化体系。 道教的衍变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早期三大教派 汉代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开创道教,并发展了大量信徒.其门派以符箓为主,轰动一时,是为道教最早的组织。 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于句曲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为“茅山”,茅氏三兄弟也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陶弘景开创茅山派。 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在184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 发展成熟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和下层民间符水道教。 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著作《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民间仍然传播着通俗的道教,巴蜀地区五斗米道继续发展,李特、李雄领导的流民起义得到天师道首领范长生的支持;江南地区流行帛家道、李家道和杜子恭的天师道.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杜光庭对老学研究、神仙学说作了总结,修订完善了斋醮科仪;全真祖师钟离权和吕洞宾的《钟吕传道集》促进了内丹学说的兴起;著名高道还有彭晓、谭峭、罗隐和韩国人金可记等。 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和宋太宗为此奠定了基础。宋真宗和宋徽宗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 分化衰落 金元时期,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并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可以归纳为: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寻仙访道——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璞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核心概念 无极:道; 太一:炁; 两仪:阴、阳; 三宝:精、气、神; 三才:天、地、人;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道德与法治第一框走近老师资料.ppt
- 机床导轨直线度的测量方法研究.ppt
- 风险管理的基本形式资料.ppt
- 道德与法治老师,您好资料.ppt
- 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资料.ppt
-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2课时做更好的自己资料.ppt
- 施工安全管理第二章研究.ppt
- 风险管理与标准概述1资料.ppt
-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15,8,28资料.ppt
- 风险控制管理职责及流程资料.ppt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