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6章生产要素理论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福利制度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价格决定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土地 资本 劳动 企业家才能 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最终产品和生产中投入的中间产品 组织管理能力 生产要素 地价 地租 工资 资本价格 利 息 正常利润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由人们对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派生而来。 派生需求 多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产品。 联合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即边际产量MP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值。 VMP=MP·P 边际要素成本(MFC):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利润最大化原则: VMP=MFC 要素贡献=要素报酬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工资的决定 二、地租的决定 三、利息的决定 一、工资的决定 劳动的需求:与工资水平成反比。 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劳动的供给:与工资的关系,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和闲暇的比较。 ?劳动供给增加→工资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闲暇减少→心理上的负效用增大 劳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来享受生活,劳动供给减少。 ?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工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 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为负斜率,向左上方弯曲。 L W L3 L2 L1 W3 W2 W1 O a b c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S W D S L L0 W0 O 劳动市场上均衡工资的决定 E 二、地租的决定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R N N0 O 土地的供给曲线 S D R0 E R N N0 O S D3 R3 E3 随着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地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R Q N0 O S D2 D1 R2 R1 E2 E1 i D S K K0 i0 O E 三、利息的决定 第三节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一、洛伦茨曲线 是一条用于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曲线。 人口百分比 20 20 20 20 20 收入百分比 4.6 10.6 16.5 23.7 44.6 人口百分比累计 20 40 60 80 100 收入百分比累计 4.6 15.2 31.7 55.4 100 人口累计百分比 100% 100% 收入累计百分比 O H · · · · · 绝对平等曲线 绝对不平 等曲线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人口累计百分比(%) B A O 100% 100% 收入累计百分比(%) 二、基尼系数 G=A /(A+B) 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 0-0.2为绝对平均,0.2-0.4为比较合理,0.4以上为不平均。 据《法制晚报》报道,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示,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55倍,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43倍。不过,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1985年到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且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有扩大趋势。 中国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官方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昨天在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这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出中国无论是从全国、城镇还是农村来看,贫富差距都过大。报告结论称:“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 ----中国经济网2012年12月10日 国家统计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