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厌氧流化床 1、厌氧流化床的结构及工艺流程:见右下图。 反应器内添加固体颗粒载体(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和沸石等),粒径0.2~1mm。一般需要采用出水回流的方法使载体颗粒在反应器内膨胀或形成流化状态。 膨胀床反应器:床体内载体略有松动,载体间空隙增加但仍保持互相接触的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上升流速增大到可以使载体在床体内自由运动而互不接触的反应器。 2、厌氧流化床的特点 A、载体颗粒化,比表面积大(可达2000~3000m2/m3左右),使床内微生物浓度高(一般为30VSS/L左右),因此有机物容积负荷大(一般为10~4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短,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运行稳定; B、载体膨胀或流化后可防止堵塞,对高、中、低浓度废水均表现出较好的效能; (1)优点: 厌氧流化床的特点 C、载体流化时,废水与微生物之间接触面大,两者相对运动速度快,强化了传质过程,从而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净化速度; D、床内生物膜停留时间较长,剩余污泥量少; E、结构紧凑、占地少、基建投资省。 (2)缺点: A、载体流化耗能较大。 B、对系统的运行要求较高。 (六)厌氧生物转盘和挡板反应器 1、厌氧生物转盘的构造 与好氧生物转盘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盘片大部分 (70%以上)或全部浸没在废水中,为保证厌氧条件和收集沼气,整个生物转盘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 2、厌氧挡板反应器:是从厌氧生物转盘发展而来,生物转盘不转动即变成厌氧挡板反应器。 挡板反应器与生物转盘相比,可减少盘的片数和省去转动装置。 3、厌氧生物转盘的特点 A、厌氧生物转盘内微生物浓度高,因此有机物容积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 B、无堵塞问题,可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C、一般不需回流,所以动力消耗低; D、耐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运转管理方便。 E、但盘片造价高。 (七)两段(相)厌氧消化法 厌氧消化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每一反应器完成一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为产酸阶段,第二阶段为产甲烷阶段。 按照所处理的废水水质情况,两个反应器可以采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消化反应器。 第一步反应器可采用简易非密闭装置、在常温、较宽pH值范围条件下运行;第二步反应器则要求严格密封、严格控制温度和pH值范围。 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两段(相)厌氧消化工艺流程 两段厌氧消化法特点 A、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避免了一步法不耐高浓度有机酸的缺陷; B、两阶段反应不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互相影响小,可更好地控制工艺条件; C、消化效率高,尤其适于处理含悬浮固体多、难消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D、两步法设备较多,流程和操作复杂。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六章 厌氧生物处理 第一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工艺特点 第三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和设备 第一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一、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 二、厌氧消化过程 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先在兼氧的产酸细菌胞外酶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内,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醇类、醛类等。 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在厌氧的产氢产乙酸细菌作用下,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成乙酸、H2、CO2等。 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厌氧的产甲烷细菌将乙酸、CO2和H2等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 厌氧消化的三个阶段图解 甲酸、甲醇、甲胺、乙酸、CO2、H2等 废水或污泥中大分子有机物 (简单糖类、 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等) ——————— CH4等 丙酸、丁酸、乳酸、乙醇等 酸化I 酸化II 产酸细菌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类等) 有机酸、醇类、醛类等 产酸细菌 产氢 产乙酸 细菌 产甲烷 细菌 乙酸、 CO2、 H2等 — 水解阶段 产甲烷阶段 (气化阶段) 产氢产乙酸阶段 水解酸化阶段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工艺特点 厌氧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好氧法更严格。影响厌氧生物处理效果的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