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玛形象的典型性 他说“这本小说,含有一种明显的教训,如果母亲不允许女儿读,我想丈夫拿给他们的夫人读,总该不坏吧”! 爱玛的悲剧还寓含典型意义,福楼拜曾在写给高莱夫人的一封信中说:“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不用说,就是如今,同时在法兰西的二十个村落受罪,哭泣!” D、“包法利主义” 爱玛认为“爱情应当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飚,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如同席卷落叶一般,把心整个带往深渊。” 这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被称之为“包法利主义”,与爱玛形象一起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与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 它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享乐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一种精神现象,福楼拜对此痛加针砭。 因而爱玛的悲剧结局,起到了强烈的批判效果。 1、既批判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修道院教育对她的毒害; 2、也批判那些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思想行为; 3、还批判各种邪恶势力对她的欺骗利用。 对此,福楼拜也有评价:“这是一个有些变坏了的性格,一个属于虚伪的诗和虚伪的情感的女人”。 四、艺术新主张 1、追求真实性(材料派大师) 福楼拜不讲究故事的戏剧性,而是从日常单调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去挖掘人生的真谛和时代的精神。化平凡为神奇,使作品始终充满着盎然的趣味和深刻的哲理。 “美学就是真实,现实并不屈从于理想,而是适合于理想。” “只有在真实的情况下才是理想的,只有进行概括才能真实。” 2、追求客观态度 作家对人物和事件不直接发表意见,而是从作品的总的倾向上表现出来。不主张把作家的道德评判、情感倾向介入小说。要求作家退出小说。 “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必须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而又到处不见。” “伟大的艺术是科学的和客观的。” “一个小说家没有任何权利对任何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追求艺术美 注重将现实世界景物的变化和人物特定时刻的心境融为一体,使景物描写增添了诗情画意。 “艺术的目的,首先是美。” “形式和思想就像身体和灵魂;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 他甘心忍受“文体的痛苦”,是一个“文字基督”。 (E)小仲马(亚历山大·仲马) (1824一1895) 代表作《茶花女》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1848) * 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真实展示纯 洁美丽的少女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 * 艺术表达上手法多变、悬念重叠,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 。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1853) 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改编自小仲马的同名名著,由剧作家弗朗西斯科?皮阿维改编为歌剧脚本,伟大的作曲家威尔第作曲。 150年来,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当首推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有世界歌剧史中的最灿烂的宝石之称,想了解意大利歌剧,不可不“精读”歌剧《茶花女》。 歌剧《茶花女》海报——照片中人据说为小仲马的情人,茶花女的原型玛丽·杜普莱西 歌剧女王卡拉斯在《茶花女》中的扮相 乔治乌版本的《茶花女》 威尔第 19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坛,几乎为美声运动和其歌剧代表作所占据,“美声 (bel canto)” ,本为意大利一种声乐学派,其后出现相应的歌剧作品,成为一种歌剧的风格。 美声时期过后,威尔第带动了一种更直接,更震撼的新风格,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拿布果》便是这种风格的第一击。而深受后拿破仑时代的意大利民族主义影响的歌剧观众,觉得威尔第通过自己的作品回应他们的诉求,令威尔第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850年代早期,威尔第一连推出三部最受欢迎的歌剧:《弄臣》、《游唱诗人》和《茶花女》。此后更进一步发展他自己的风格,写下了法式大歌剧《唐·卡洛斯》,并改编两套莎翁戏剧,《奥泰罗》和《法斯塔夫》,作为自己的收山之作,并成功显示了意大利歌剧的复杂与精密。 歌剧《茶花女》原名为《La traviata》,意思为《堕落女人》。相对于小说的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歌剧把主要情节压缩在三幕剧中,做了非常大的改动。 玛格丽特的名字改为维奥莱塔,阿尔芒的名字改为阿尔弗瑞德。 歌剧省去了小说中冗长的铺垫,直接在第一幕中将维奥莱塔对Alfredo的态度由不屑(饮酒歌)转为倾慕(及时行乐)。 在书中,阿尔芒曾经有位情妇,她的出现仅仅说明阿尔芒在玛格丽特之外不懂得什么叫爱情。歌剧中这位姑娘与之后那个羞辱玛格丽特的妓女一起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alfredo在第二幕第二场中亲手羞辱维奥莱塔的重头戏,并加上了老阿芒的愤怒和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而最后alfredo与维护维奥莱塔的男爵决斗,男爵受了重伤,Alfredo被迫逃往英国躲避私斗的刑罚。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穆蒂指挥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东京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