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北京师大: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福建师大:知明行笃 立诚致广 (简谈大学精神)(寻找中国大学精神)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 中国科协副主席杨福家(1993年至1999年出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即名誉校长)撰文指出:一流大学必备四要素:有形资产:含大楼、图书、设备等;人力资源:含大师、学生、管人员等;文化内涵:大爱、爱师爱生,是其中内容之一;办学体制:保证大学由教育家办学,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自由表达的自主办学权。保证依法自主,实行民主管理。 这四个条件是相互关联的。大学文化内涵 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第一,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如哈佛大学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校训:(真理和光明)。 第二,崇尚学术自由。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正是崇尚学术自由的体现。 第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麻省理工学院校训:(动脑又动手),诺丁汉大学的校训: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第四,崇尚道德、感恩社会。 第五,崇尚爱国主义 高等教育学 淮海工学院 邢建辉 教学目的: (1)理解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 (2)拓宽高等教育视野 (3)初步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4)懂得教育基本规律 (5)掌握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科学研究 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高等教育概念 一、教育 (一)中国古代对教育的理解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 教,既是上施下效,也就是说带有很大的灌输的成分,而且带有必行性,具有强制性,说得过分点是专制的色彩。育,养使作善,善已经是上所规范好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具有权威性,不可逾越。 相比而言,教告诉受教者怎么做,育告诉受育者做什么。出发的角度不同。 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塑造 灌输 重人文 轻科学 有限的天性释放 塑造标准单一化 因材施教 我国当代教育的问题: 应试思维 “有用” “安身立命” 过重的功利导向“书中自有黄金屋······” 弥漫着教育实用主义的霾 过强的共性制约 “统一” 价值主体是社会,更多地强调社会对人的需要,不够重视人自身的完善,轻视人自身成长的规律。 控制 扭曲 培养出来什么样的人呢? 现实,追逐名利不追求真理 肤浅,死读书未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厌学,把学习只当成谋生的手段 任性,心理年龄偏小,走不出青春叛逆期 缺乏创造力!鲜有独立人格! (二)西方对教育理解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人格的多样性和 能力的差异性: 有人擅长抽象的理论思维 有人动手能力极强 有人有领导天赋 有人善贯彻执行 有人语言能力很强 有人则思维缜密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 1. 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2. 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3. 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 4. 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建立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教育实践,既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既能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又能促进个体的创新。总之,这种教育实践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育 就是要让人成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 二、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一般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是对国民实施基础文化知识、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基础的教育。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召开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将基础教育理解为“向每个人提供的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990年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本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