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活快两年了,也常有学生向我提问: 我们男生读鲁迅,一股愤世嫉俗之气扑面而来,好像那世界一无是处,这老头是不是有些变态? 我们女生读张爱玲,一股悽美哀怨之情油然而生,好象那世界少有生机,这才女是不是经常失恋? 听着这样的提问,先是惊讶,继而是欣慰。 惊讶的是,短短十几个月时间,同学们对这些经典竟能如此一针见血。 欣慰的是,同学当中确实是有真正用心生活的人。 事实上,鲁迅的愤世疾俗,张爱玲的悽美哀怨,正是他们的创作风格;鲁迅笔下的世界一无是处,张爱玲笔下的世界少有生机,正是他们的创作原则。他们都旨在“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至于鲁迅的“变态”,张爱玲的“失恋”,这就和文学的阶级性、人民性、时代性密切相关了。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生活不同、心情不同、感受也不同。 由此,我们也不难明白,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一种主体的、审美的人化的反映,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显然也是一种创造,而且是一个倾注了作家生命汁液的能动的创造,是作家的需求、欲望、意志、情感和心血的全部的精神活动过程。可以说,文学创造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只有生命活动可以与之相比。难怪许多人都把文学艺术创作比做是春蚕吐丝;蜜蜂酿蜜;是吃草的老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把文学艺术家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这样的文学创造活动,有没有一些特殊规律可循呢?文学创造的全过程是怎样发生、构思和物化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p123 文学创造过程,是作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将自己的体验、感受和积累的丰富生活素材,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具体可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我们先看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信息)储备 1、材料的概念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一切文学创造活动,都必然要从材料的储备开始,材料的储备主要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业动机的指导下,对某方面的社会生活材料的自觉的搜集,实际上也就是作家获取创作素材的行为活动。 用教材P126说的,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剌激或信息。 2、材料的获取 具体说来,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有意获取、实践获取、书本获取四种。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21世纪,物质、能源和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三个支柱。信息虽然不是物质和能源等有形财富,但却是财富的第二资源,也可以说是无形财富。信息灵通,视野开阔,可以高瞻远瞩,预卜先知,从而加快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先富起来。如果仅仅依靠主观的观测和感受,信息闭塞,闭门造车,就会坐失良机。 文学创造从体验生活到收集素材,从开始下笔到作品定稿,也就是搜集、分析、综合、选择、排列、组合信息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信息系统的输入和反馈的运动过程。作家、理论家创作能力的大小强弱,创作质量的好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捕捉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个捕捉和运用,实际上也是搜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第一、无意获取 无意获取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指向,集中于一定事物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的“见”字,《昭明文选》写成了“望”字……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班上的学生,尽管学习环境、教师、教材都完全相同,可是他们的学业仍有优劣之分。有的学生文章写得行云流水,有的就写得结结巴。如果排除个人智力因素和用功程度,恐怕与他们的信息材料的获取与存储不无关系。就比如一门大学的课程,所有同学的外部条件都是一样的,听起课来津津有味,课后也能对讲课内容津津乐道,可就是考试起来不着边际,什么原因呢?说到底也还是他的材料“信息库”出了问题,也就是说,他茶壶里没有装什么东西,当然也就倒不货来,更倒不出饺子来。 第二、有意获取 大凡有些成绩、有些成就的人,无不都有一个秘密,叫信息库或叫材料仓库。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1002-1060),一肚皮都是诗,其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尤其深刻更见社会意义。如《田家语》:“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三丁籍一壮,老吏持鞭扑……”差不多就是宋代的《石濠吏》杜甫“暮投石濠村,有吏夜捉人,老夫逾墙走,老妇出门示,吏呼一何怒,老妇一何苦”…… 还有他的《鲁山山行》: 适兴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经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如果把第一句改一下,换成“乘兴采访去”,简直就是一幅现代的“深山采访图”:人们扛着摄影机,背着采访包……真实而又具体,生动而又形象…… 梅尧臣为何能创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