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 国学的历史.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 国学的历史

学衡 百度百科:五四运动以後出版的宣传中国旧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22年1月在南京创刊。主办人为南京东南大学教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 暨南大学、东吴大学教授马宗霍(承堃)等﹐由上海中华书局发行。初为月刊﹐第61期起改为双月刊。1933年出至第79期停刊。该刊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攻击“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模仿西人,仅得糟粕”;攻击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是诡辩家﹑模仿家﹑功名之士﹑政客。以《学衡》为中心﹐在思想文化界形成的一个宣传复古主义﹑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派别。 刘复 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1891—1934,江苏江阴人,字半农。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他曾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重要作家之一。后留学法国,研究语音学。著有《半农杂文》、诗集?《扬鞭集》以及《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 国学大师与国学 主讲:於梅舫 中山大学历史系 第一讲 “国学”的历史 第一节 近代“国学”的兴起 一、最早使用近代国学一词者: 1、1902年1月6日, 沈曾植《与周家禄书》:“学堂一事,言易行难,空腹褊心,竞谈教育,教育固若是其易言乎?今日所当整顿,固不在西文而在中文,中文且不在国学而在国文。此间有学课、文课之分。” 2、1902年秋梁启超在日本谋创《国学报》,曾和黄遵宪函商,希望由他俩人加上马鸣分任其事。黄遵宪则建议撰写《国学史》。 3、1902年罗振玉赴日本考察,在所撰《扶桑二月记》中使用了“国学”的概念。 4、据说1900年王均卿、沈知方、刘师培、宋雪琴等人在上海创立国学扶轮社。(可疑) 二、国学兴起的西学背景 1、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发展为中体动摇 例证: a《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之《海关十年报告》译编:“自义和团动乱以来,包括政府官员、知识界、绅士以及商人在内的人士,几乎普遍地确认,向西方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反对西式教育的人几乎不见了。” b 中学日益成为旧学的代名词,被看作无用之物。 《张南裓辑印佚丛自序》(1909):“吾曩以壬寅走京师,当丧乱之后,士夫若梦初醒,汲汲谈新学倡学堂,窃喜墨守之习之由是而化也。入琉璃厂书肆,向者古籍菁英之所萃,则散亡零落,大非旧观,闻悉为联军搜刮去,日本人取之尤多。而我国人漠然无恤焉,以为是陈年故纸,今而后固不适于用者也,心又悲之。迨乙巳返里,幽忧索居,南中开通早,士多习于舍己从人之便利,日为卤莽浮剽之词,填塞耳目,欲求一国初以前之书于市肆,几几不可得。比来海上风会所至,乃益灿然。” 2、天下意识与近代世界眼光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悉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潘博《国粹学报序》:“盖以易朔者,一家之事。至于礼俗政教,澌灭俱尽,而天下亡矣。夫礼俗政教固皆自学出者也,必学亡而后礼俗政教乃与俱亡”。 《拟设国粹学堂启》:“学亡之国,其国必亡,欲谋保国,必先保学。昔西欧肇迹,兆于古学复兴之年,日本振兴,基于国粹保存之论。” “是故国有学则虽亡而复兴,国无学则一亡而永亡。何者,国有学则国亡而学不亡,学不亡则国犹可再造;国无学则国亡而学亡,学亡则国之亡遂终古矣。” 3、学术因素的直接刺激 a 欧美的汉学、东方学 b 日本 1893年:黄庆澄《东游日记》: “查东人最好古,往往有隋唐以前书中士已佚者,彼国犹珍存之。自西学盛行,此风一变,昔所存者,弃若弁髦。曩闽粤商人,间有购取以归,而获重利者。前星使黎莼斋观察莅任,竭力搜罗,刻《古佚丛书》一部。其时,署中杨君(守敬)亦嗜学好古,遍处采买,得古书甚伙。近我京都琉璃厂书贾,复迭次搜贩。于是,市中古书,为之一空。间有一二出售者,亦必昂其价值,视为奇货,而士大夫所藏者尤为珍秘云。” 20世纪初,孙雄:“近岁新学甫有萌芽,旧学已渐陵替,有青黄不接之叹。日本藏书家岁至吾国京师及吴中都会,捆载旧本经史子集与金石书画之属,不惜重赀购归藏贮,以致国朝人诗文集凡在干嘉以前稍稍有名,今无刻本,靡不昂贵,故收书甚为不易,施愚山诗文全集、鲒绮亭内外集均须三四十金,视十年前盖三倍矣。” 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