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准音: 渗漉(shènlù)?? 修葺(qì) 垣(yuán)墙? 栏楯(shǔn)?? 偃(yǎn)仰? 啸(xiào)歌 兀(wù)坐??? 斑驳(bó)??????异爨(cuàn)?? 老妪(yù)??? 婢(bì)女 汝姊(zǐ) 门扉(fēi) 呱呱(gū) 阖(hé)门? 象笏(hù) 长号(háo) 扃牖(jiōngyǒu)? ?? ?? 内容与线索(3-1) 修缮前后的项脊轩 项脊轩的人事变迁 补记:怀念亡妻 悲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生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死后 室坏不修 ? l.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凭几学书??????? 几:茶几 ??? B.述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 C.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 D.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古称伞 A A(书案) 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妻来归????????? ②吾妻归宁 ??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B 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D 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D D(无象征) 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A 四、探讨问题 问1:文章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问2:作者写了哪些“悲”?从这些“悲”中来看,你有什么启示? 家道变故、至亲仙逝、功名艰辛、夫妻两隔。 “人有悲欢离合”,能真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古来能有几人?其实物境和人事类同,事物有新旧变迁,人事有喜悲经历。项脊轩累三世,“凡四遭火而不焚”,也许有神护之,那么人生遭际,最终命运又由谁来掌握?念及于此,命运多舛者悲从中来。 *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志 文学常识 (一)、志 志,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是“记”的意思。包括: 1,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二)归有光(1506~1571年 )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 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 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江苏昆山人。早年 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 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60岁方成进士 。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二书。从学的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著有《三吴水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尺牍》《震川先生集》等。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