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财政支出一般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财政支出一般理论

财政学 第二章 第二章 财政支出一般理论   本章基本知识点: 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私人生产)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瓦格纳法则 替代效应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1.纯公共品与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及原因 2.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 3.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意义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第一节 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第二节 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三节 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 第四节 财政支出规模 第五节 财政支出效益(自学) 第一节 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注:此节为教材第二章中的内容)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 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是利益,即“搭便车”。 2、公共需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 公共需要的消费是公共的和集合的,无法个量化,也无法确切地计量每个人享用的数量,无法按享用数量对等收费。 3、国家可以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为无偿提供公共需要提供物质基础。 二、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混合提供 1、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混合物品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混合物品  (1)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2)政府提供,向享用者收费的混合提供方式。  (3)从世界实践来看,主要提供方式: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贴 三、公共生产   1、概念: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国有企业改革 (1)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国有国营模式 (2)垄断国有企业——国有国控模式 (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4)小型国有企业——放开搞活,转为非国有 第二节 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公平与效率一般  1、公平与效率的概念  (1)公平标准   差距标准:用收入结果来判断,收入差距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分配制度就是公平合理的。   据《2011年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国内现有5.5万个亿万富翁,87.5万千万富翁。   2008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1196元(相当于每天0.89美元 ),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2009年继续实施上述标准,统计局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称全国城镇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 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实际增长7.8%。   “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第一次超过城镇。”(国家统计局领导言) 其中: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为20.7%、16.4%、16.0%、15.0%和14.0%。高低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比值由上年的8.0:1降为7.5:1。   城镇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13.1%、13.0%、11.8%、10.3%和9.9%。高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上年的5.6:1降为5.4:1。 (国家统计局,2011、2、3) 注意: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2008年这一差距则首次超过万元。   全国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2.1%下降到了2007年的25.6%,下降了近37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资料A:   束缚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三要素:   一、低工资与长时间劳动。表现为一方面在职员工超时工作(包括蓝领、白领与黑领);另一方面是大量失业者的存在。   结果是:在GDP总量中,属于劳动报酬并由劳动者最终支配的数量大致在9万亿左右(2007),占比36%。这些收入扣除税收,加上其他收入,最终形成消费支出的量大约占GDP的35%。  二、太大的对外贸易顺差  以上两者的结合形成恶性循环:即国内工资往下,出口向上。(思考:为什么?)  三、代际财富连续积累,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仅按0.42的基尼系数计算,占人口5%的最富有群体大约拥有社会财富的30%)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