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利他与侵犯.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利他与侵犯

第十三章 利他与侵犯;章节导读;第一节 利他行为;二、利他行为研究的范畴 社会心理学家对利他行为的研究涵盖了许多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1)人们在看到陌生人陷于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助人行为; (2)人们制止或干预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能够帮助受害人,另一方面能使犯罪人无法得逞或遭到惩罚; (3)个人约束自己不做出越轨的行为,这种行为通过克己的方式取得利他的效果; (4)偿还行为,其目的是回报他人的恩惠或补偿自己曾经使别人蒙受的损失。 研究表明,在如下的两种情况下,利他行为会产生消极后果。 1. 当利他行为对利他者有利时。 2. 当利他行为对受助者有伤害时有时候利他行为对受助者来说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受助者就会因此而消极地看待利他者。;三、利他行为的唤起 结果发现,紧急事件有如下特点: (1)突然或出乎意料地发生; (2)当事人可能要受到伤害或已经受到伤害; (3)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 (4)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 (5)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四、利他行为的得与失 当紧急情况非常明显,而且人们也有能力提供帮助时,为什么还有人见死不救、漠然视之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旁观者考虑到了帮助他人的行为可能会带来麻烦和损失。例如,当两个人非常剧烈地动手打架时,旁观者一般不会贸然插手干预,因为大部分人会担心受到伤害。 ;五、求助者的特点 求助者需要帮助的程度,是决定我们是否给予帮助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求得帮助的人。许多事实和实验研究还证明,外貌有吸引力或者是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如果某人的外表令人讨厌的话,就会大大地减少人们帮助他的可能性。 ;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人们产生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本人的个性、早期的社会化情况、以前利他行为的经验、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本人的人生哲学或思想意识等。 (一)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 (二)人格因素 (三)利他者的性别差异 (四)利他者心境的作用 (五)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六)自然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七)社会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八)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规范 七、利他行为的学习和模仿 按照传统的学习理论,利他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强化而建立的。 ;吉诺维斯事件与旁观者干预 亲社会研究的兴起源于吉诺维斯事件的刺激。1964年的一天,凯蒂·吉诺维斯在她经营的纽约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她的公寓位于皇后大街的一个安静的中产阶层居住区内。当她下车向公寓方向走去时,一个持刀男人袭击了她。那个男人刺了她数刀,她大声呼救。一个邻居在窗口大声警告那个男人:“放开这个女孩!”歹徒正欲逃走,但他又返回将凯蒂击倒在地,再一次袭击她。凯蒂继续呼救直至最后有人报警。警察在接到报警两分钟后就赶到了现场,但凯蒂当时已经死了,袭击者不知去向。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警察在调查这一事件中发现,公寓周围共有38个人目睹了这一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了警。一对夫妇把两把椅子移到窗前来观看这一暴力事件,他们说他们以为已经有人报了警。凶手一直没有被抓获。;?拉特纳后来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试图以数据来说明该旁观者对当事人行为究竟有多大的影响。1970年,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情境,试验中让大学生志愿者填写一份调查卷,几分钟后有烟雾透过气孔进入房间,四分钟内烟雾会越来越多,直到被试看东西和呼吸都有些困难。实验分两组进行,一组是房间里只有被试一个人,另一组有两名实验助手充当一起参加测试的志愿者。结果发现,当被试是一个人时,他们会到周围查看一下到底怎么回事,75%的人会想实验者报告这种异常;而另一组有其他人在场时(实验助手没有起来查看情况,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10%的人会报告。 “我想我——需要——如果谁——能——帮助我——因为——我——我现在——真的———不——行了, 如果谁——能帮我——帮我出去——那——那太好了——因为我——我犯——病了,我的——的确——需要——帮——帮助,谁——来——快——帮我——一下(哽咽的声音)——我要死——了,我——要死——帮———(哽咽,然后没声音了)”;第二节 侵犯行为;一、侵犯行为概述 侵犯行为简称侵犯有时也可以称为攻击行为,从在校学生之间的欺负行为到球场上的球员斗殴,从办公室同事之间的相互中伤与诋毁到美国发动的两次伊拉克战争,都可以看做是侵犯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对侵犯行为做如下定义: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面来判断行为者是否具有侵犯动机。 (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 (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 (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 (4)行为者的身份特性。 上述四个方面并不是绝对的,在分析伤害行为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