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剖析
第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 不仅在于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还着眼于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继各工序的顺序进行。 第一节 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 微生物发酵的特性: 发酵产物浓度低,悬浮液大部分是水; 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小; 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 液相黏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影响。 非牛顿型流体 不服从牛顿摩擦定律的流体。一般粘性较大,且随着流动速度而变化。例如石灰乳、泥浆、污水和许多高分子溶液等。 分离过程做到 迅速加工,缩短停留时间; 控制好操作温度和pH值; 减少或避免与空气接触受污染的机会; 设计好各组分的分离顺序。 一、降低液体黏度 黏度:液体在压力、重力、剪切力等外力的作用下,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的能力,即液体流动的阻力。 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黏度成反比,降低黏度可有效提高过滤速率。 方法:加水稀释和加热法 一、降低液体黏度 水稀释法注意事项: 稀释后过滤速度提高的百分比必须大于加水比。(即加水一倍,稀释后液体的黏度必须下降50%以上才能有效提高过滤速度。) 一、降低液体黏度 加热法注意事项: 加热可以降低液体黏度;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下使蛋白凝聚,形成大的凝聚物。 如:链霉素发酵液,调酸至pH3后,加热70℃,黏度下降至1/6,过滤速度可增加10~100倍。 加热法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 二、调整pH 对于提取蛋白质、氨基酸等目的产物常用的方法; 对于提取小分子物质,可以利用等电点方法去除蛋白质等杂质; 在膜过滤中,减少堵塞和污染; 细胞、细胞碎片和一些胶体物质絮凝成为大颗粒,利于过滤。 三、凝聚与絮凝 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使胶体体系不稳定。 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作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三、凝聚与絮凝 凝聚与絮凝的目的: 能有效改变细胞、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分散状态,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度; 还能有效除去杂蛋白质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 1.凝聚 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体或蛋白质等胶粒表面一般都带电荷; 在生理条件下,发酵液的菌体或蛋白质常带负电荷,会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形成双电子层。双电子层电位越高,胶体粒子的分散程度高; 加入某种电解质,由于异电粒子作用,双电位降低,胶体粒子间因碰撞产生凝集 现象。 1.凝聚 凝聚值——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mmol/L) 常用的凝聚电解质:硫酸铝Al2(SO4)3·18H2O、氯化铝AlCl3·6H2O、三氯化铁FeCl3·6H2O、硫酸亚铁FeSO4·7H2O、石灰、硫酸锌ZnSO4 、MgCO3等。 阳离子对负电荷的凝聚力: Al 3+ Fe 3+ H+Ca2+Mg2+K+Na+Li+ 2.絮凝 絮凝剂: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长链状、链节上含有官能团(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型基团)。 原理: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强烈吸附在胶粒的表面,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接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粒表面。 2.絮凝 絮凝剂: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长链状、链节上含有官能团(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型基团)。 絮凝剂的化学结构: 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基团;具有长链的线性结构。 分类: 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 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 无机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合铝盐;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糖类胶粘剂、海藻酸钠、明胶、骨胶等。 海藻酸钠(C6H7O8Na)n主要由海藻酸的钠盐组成,由α-L-甘露糖醛酸(M单元)与β-D-古罗糖醛酸(G单元)依靠1,4-糖苷键连接并由不同GGGMMM片段组成的共聚物。 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 1881年,英国化学家E.C.Stanford首先对褐色海藻中的海藻酸盐提取物进行科学研究。 他发现该褐藻酸的提取物具有几种很有趣的特性,它具有浓缩溶液、形成凝胶和成膜的能力。 商业化生产始于1927年,现在全世界每年约生产30000吨,其中30%用于食品工业,剩下的用于其它工业,制药业和牙科。 絮凝效果 絮凝剂的加量 相对分子质量 类型 溶液的pH 搅拌转速和时间 3.混凝 包括聚凝和絮凝机理的过程。 先加入电解质,使悬浮粒子间的双电层电位降低、脱稳,凝聚成微粒; 再加入絮凝剂絮凝成较大的颗粒。 四、加入助滤剂 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常用硅藻土。 使用助滤剂后,悬浮液中大量的细微胶体粒子被吸附到助滤剂表面, 从而改变滤饼结构,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甲骨文合集》第十一、十二冊綜合整理.pdf
-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典范英语7-5 Captain Comet and The Purple Planet近年原文.ppt
- 医院会诊制度培训学习.pptx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pdf VIP
-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模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公需课答案.docx VIP
- 广东大湾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 NBT31010-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pdf
- 威特门机RCRE24-RC48使用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