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产热 安静状态下,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以肝脏为主。 运动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 。 (二)散热 :主要部位是皮肤 辐射散热:指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和有效辐射面积。 传导散热:指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接触物的温度差、接触面积以及所接触物的导热性。 对流散热:指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使机体热量散失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传导散热。散热速度取决于环境温度、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及风速。 以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的情况只有在体表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才能进行。一旦外界温度比体表温度高,不但不散热,反而会吸热。 这时候该如何散热? 蒸发散热:指水分从体表气化时吸收并散发体热一种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指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水滴之前便被蒸发的散热形式。因皮肤表面无汗液形成,又称为不显汗。一个人每天不感蒸发的水有600~800ml,其中200~400ml通过呼吸道蒸发掉,其余通过皮肤和消化道蒸发。体温每升高1℃,不感蒸发增加15%。 可感蒸发:指汗腺分泌汗液,在皮肤表面聚成汗滴而被蒸发的散热形式,又称显汗。 汗液的成分 水分占99%,固体成分有NaCl、KCl、尿素、乳酸等 一般出汗时,部分NaCl被重吸收,汗液为低渗液 快速大量出汗时, NaCl来不及被重吸收而大量排出,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应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 三、体 温 调 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通过生理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活动保持平衡的结果。 生理性体温调节 生理性体温调节是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热性刺激信息的变动,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恒定。 行为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指机体通过有意识的、适应性的行为活动来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婴幼儿和昏迷或麻醉患者,其行为性调节不完善或丧失,需要加强体温护理。 (一)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体腔和内脏器官,分为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其中一部分在血温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大,称热敏神经元;另一部分在血温下降时放电频率增大,称冷敏神经元。 (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 在下丘脑 体温调节整合的中心部位--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既能感受局部组织温度变化,还能对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作整合处理 (三)体温调节的效应器和调节反应 1. 散热调节反射 ⑴血管调节反应 炎热环境: 小动脉舒张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散热↑ 寒冷环境: 小动脉收缩 动-静脉吻合支闭合 散热↓ (2)发汗:通过发汗,引起蒸发散热。体温每升高1℃,可引起发汗散热量增加相当于基础产热的10倍。 (3)减少产热量 2.产热调节反应 (1)寒战: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运动神经元,在引起全身骨骼肌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寒战时,骨骼肌不做外功,收缩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量。 强烈寒战,产热量可升高4~5倍。 (2)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3)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代谢性产热 基础代谢、肌肉活动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非寒战产热 反射性产热 寒战 行为性 增加衣物 环境 物理性散热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反射性散热↑ 发汗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 行为性散热 环境 衣着 产热 散热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小结 (四)体温调节机理 调定点:即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感受的阈值,正常为37 ℃ 体温调定点学说: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取决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的调定点作用。 正常调定点的温度约为37℃ 体温37℃时 刺激热敏神经元发放冲动增多,结果使散热↑,产热↓,使体温回降至37℃; 体温=37时,产热=散热 体温37℃时 刺激冷敏神经元发放冲动增多,产热↑,散热↓,使体温回升至37℃。 调定点学说认为,发热是由于热原使热敏神经元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亦即兴奋的阈值升高,调定点上移所致。 环境温度↓→体温下降→外周冷感受器→传入神经→ PO/AH区 调定点 血液→深部温度↓→中枢冷敏神经元→ 躯体N→骨骼肌紧张性↑→寒战 甲状腺激素↑→代谢↑ 肾上腺髓质激素↑→代谢↑ 交感N兴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 支配汗腺的交感N抑制→汗腺分泌↓ 产热↑ 体温稳定 散热↓ 体温在新调定点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