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化学原理第三章2014剖析
第三章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质 §3.1 概述 一、? 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意义 由于各电极反应都发生在电极/溶液的界面上,故界面结构性质对电极反 应影响很大。 1. 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 由于双电层极薄(纳米数量级),故场强可很大,而电极反应是电荷在相间转移的反应,故在巨大的界面电场下,电极反应速度也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可实现一些普通化学反应无法实现的反应,并且可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改变反应速度。 2. 电解质性质和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的影响 这些性质对电极-溶液界面结构和性质均能产生很大影响,故需进一 步了解电极-溶液界面性质,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电极反应性质和反应速度的目的。 一般电极反应过程 电极的极化 1.电极的极化(Polarization) 电极的极化?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势的现象叫电极的极化。 阴极极化?阳极极化? 2.超电势(Overpotential) 电极电势与平衡电势之差为电极在该电流密度下的超电势。 注意:超电势永远为正值! 电极的极化 3.电极极化的原因 4. 电极反应的等效电路 电极的极化 5.理想极化电极 注意:绝对不发生反应的是没有的,所以绝对理想极化电极也不存在! 6.理想不极化电极? 问题:理想不极化电极的等效电路?如何得到接近理想不极化电极? 二、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 电极/溶液界面的实验事实 问题 请解释该图两个平台数值为何不同? P157或P111表3.1不同阳离子氯化物溶液,微分电容接近一个常数? 问题 1、往哪边扫描是氢的吸附?哪个峰是氢的强吸附峰,哪个是弱吸附峰? 2、氧的吸附脱附峰和氢的有什么不同,能说明什么? 3、这张图有什么用途? 若假定d不随电极电位变化,可将紧密层看作平板电容器,其中电容值C紧为一恒定值,即 把3.42代入3.41得 上式为双电层的总电位差φa与? 1联系,故比3.41或实用。可明确由剩余电荷形成的相间电位φa是如何分配在紧密层和分散层中。 2.对双电层方程式的讨论 (1)电极表面电荷密度q和溶液浓度c均很小时,静电作用远小于热运动,|Ψ1|FRT,故3.41和3.43可按级数展开。略高次项,得 很稀C足够小时。3.45第 二项可忽略φa= ? 1 表明剩余电荷和相间电位分布的分散性很大,双电层均为分散层结构,可认为分散层电容近似等于整个双电层的电容。 若等效为平行板电容器。则由3.44式得 与平行板电容器公式 比较可知 式中:l是平板电容器极间距离,可代表分散层的有效厚度,称德拜长度,表示分散层中剩余电荷分布的有效范围。其值与C成反比。与T成正比。C增加,有效厚度l减少,C分增大。解释了微分电容值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 (2)当电极表面电荷密度q和溶液浓度C都比较大时,双电层中静电作用远大于离于热运动能,即 认为3.43中第二项远大于第一项。即分散层所占比例很小,主要第二项起作用。故 可略去3.43中第一项和第二项中较小的指数项, 得到 (3.48) 对正?a值取正号,对负的?a值取负号. 写成对数形式有 |Ψ1|和|?a|为对数关系,故|Ψ1|的增加比|?a|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当φa增大时,分散层电位差在双电层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直至可忽略Ψ1。溶液浓度C增加,也会使|Ψ1|减小。即浓度增加10倍。|Ψ1|约减小59mV,双电层结构的分散性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减小了。即其有效厚度降低,故界面电容值增大。解释了微分电容随电极电位绝对值和溶液总浓度增大而增加。 (3)由stern模型可从理论估算表征分散层的某些重要参数(Ψ1C紧有效厚度L等)以便进一步分析双电层结构和与实验结果对比。 若已知电荷表面剩余电荷密度q和溶液浓度时,可由3.41计算Ψ1 对3.41式微分,可得下式,并用此式计算分散层电容C分,即 把微分电容曲线远离φ0处的平台区的电容值当作紧密层电容值C紧,则电极表面带负电时, C紧≈18μF/cm2 电极表面带正电时C紧≈36μF/cm2,将这些值代入3.43式 可得不同浓度下φa ,ψ1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16。从图中可了解фa、Ψ1和C三者之间关系,及三者对双电层结构分散性的影响。NaF溶液测得微分电容值作出的ф-Ψ1曲线见图3.17。 ? ? 三、紧密层的结构 1.电极表面的“水化”和水介质常数的变化 强极性的水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1 A Let' s learn说课稿.pdf VIP
- 通用门式起重机安拆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培训资料.doc VIP
- 中考历史核心素养新视角(小切口 大素养) -2024年中考历史(部编版).pptx
- 三菱PLC模块QD75 M代码功能使用说明.docx
-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习题集(含答案).pdf VIP
- 《企业员工培训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docx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 WPS Office 高级应用与设计样题及参考答案.pdf VIP
-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定安县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查物理试题理试题含解析.doc VIP
- 安徽农业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B卷)附参考答案.pdf
-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介绍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