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件用汇编
讨论第15~21段: 哈墨尔先生宣布坏消 息时,连用两个“最后”,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 情?朗读时语气是否 应该有区别? 这时,小弗朗茨的感情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1).表现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2).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愤慨的心情。 要读出沉重的语气; 第二个“最后”表现他又充满希望的心情。 读时要把语调稍微提高一点,沉重中 吐出一点希望来。 1、(9)动作描写 严厉的老师 2、(12)语言描写 温和的老师 3、(14)外貌描写 内心的悲痛和崇高的爱国感情 4、(23、24)语言描写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老师 5、(28)神态描写 留恋祖国、为国伤怀 6、(30-36)神态、语言、动作 十分悲痛的心情;坚信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 哈墨尔先生就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 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15节为什么说哈墨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哈墨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茨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小结:小弗朗茨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朗茨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哈墨尔先生是一个什么人? 小结 作者描写哈墨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戴着那 顶绣边的小黑丝帽。—写出了他对即将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哈墨尔先生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带走……—— 写出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 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 :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课上完了……去吧。” ——写出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 沉痛悲哀的心情。 语言描写:他说,法国语言是……打开牢房大门的钥匙。 ——写出了他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环境描写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天气”“白头鸟” 风和日丽 “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表现小弗朗茨愉快的心情,反映出他贪玩、幼稚、不懂事的心态。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设置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朗茨思想感情的变化埋下伏笔。 质疑 小说写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可是文中并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几个字。小说是怎样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提示:细节描写) 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 等叫细节 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 提示主题 细节描写 哈墨尔的衣着 在最后一课里哈墨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刺绣的黑绸小圆帽? 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心中充满爱国之情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模挂在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 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哈墨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应该在我们中间保住它,永远不要把它忘了,因为,当应该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全句有什么含义?” 比喻 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 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牢房。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民族的生命。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如果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就会随时激发爱国热情和斗争信心,这就好像拿着打开牢房大门的钥匙。 之所以用牢房之类作比喻是因为:在侵略者的残暴压制下,人们将被迫接受奴化教育,这意味着在精神上、文化学习上完全失去自由,这无异于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 “他们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用德国话鸣唱? 表达出我对被迫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