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试卷.pptVIP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吕梁地区共辖13个县市,人口330万,农业人口有280万。其中山区9个县市均为贫困县市。9县市共有167个乡镇,列入扶贫攻坚区的有128个,共计110万人,占到全省380万贫困人口的29%。1994年以来,吕梁地委、行署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中小学新建或改建校舍达75%,地方病防治达国家初步防治标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明显改变,人均基本农田达1.76亩,新发展经济林91.7万亩,使人均达到1.54亩。另外,通过推广实用技术和实行农科教相结合,攻坚区每年有20余万人受到实用技术培训。   基础设施及生产力的提高使处在贫困乡村农民的收入有了质的飞跃,至1998年底,扶贫攻坚区农民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80元,从而使吕梁地区110万扶贫攻坚对象中有79.9万人一举脱贫,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吕梁地区发生了特大旱灾,降水量之少、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均属历史罕见。全区9个贫困县粮油生产跌入低谷,77.6万人、6.58万头大牲畜发生吃水困难。攻坚区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89元,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57.7公斤,是扶贫前1992年249公斤的23%,攻坚区5年来已解决温饱的79.9万人口中,有61.23万人重新返贫。返贫现象超乎想象。进入2000年,吕梁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旱情范围之广,旱象之重超过了重灾的去年,致使全吕梁地区近600万亩耕地不能下种,而已种的100万亩有近30万亩出现死苗,全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四、我国农村户扶贫的实践和经验 1、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演进 (1)救济型扶贫 指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网络,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的冲击而缺乏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扶贫方式。 (2)开发型扶贫 指以鼓励贫困者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贫困者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扶贫方式。 (3)文化型扶贫 直接以贫困主体“人”为对象,由“扶物”向“扶人”转变,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科技的注入与辐射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重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历程: 第一阶段(1978 -1985): 主要是通过全面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来缓解贫困。 从1978年至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至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 反贫困的具体措施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救济式扶贫, 在这一阶段,国家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扶贫机构,也没有系统的扶贫管理机制。 第二阶段(1986 -1993):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政策与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来缓解贫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贫困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性特征开始彰显。 国家开始提出明确的扶贫战略。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将“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单列一章。至此,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消除贫困的的行动正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1986年,中国政府成立了扶贫专门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监督、检查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工作。自此,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 在这一阶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度的措施,包括把扶贫工作的重点由单纯救济转向经济开发;集中人力物力,分片、分批地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从按人口平均分配扶贫资金转向按项目效益分配资金;从单纯依靠政府行政系统转向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从资金专项投入转向资金、技术、物资、培训相结合的综合性投入;另外还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科技扶贫等等。 第三阶段(1994 -2000):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项目开发等方式来缓解贫困。 随着农村济改革的深入以及扶贫战略的推进,贫困地区条件稍好的地方,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剩余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