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篇第2章地球的起源.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篇第2章地球的起源剖析

引言 我国在地球形状的认识上经历一个从扁平形到圆球形的过程,从古老“盖天论说”的“天似盖笠,地法覆盘 ” 到东汉张衡“浑天说”的“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在地球物理性质和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等方面,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石,并制作司南,到唐宋时期又发展为指南针。 宋代沈括(1032—1096)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指出磁偏角。 徐霞客(1587—1641)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系统地论述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及各种地质现象。 公元前6世纪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正球形的。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坚信地球是圆的。 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使人们了解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康德和法国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研究了地球的起源; 赫顿建立了地质时间的概念,并推断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热”,19世纪开尔文研究地球的弹性热传导及其他地球物理问题; 20世纪初,对岩石放射性的研究,推算出地球形成的历史及年龄。这些工作使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不断深入。 从整个20世纪这段时间来看,人们对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及地球内部的探索,形成若干理论,如板块构造理论,这 一学说的出现,使固体地球科学经历一次革命,动摇了原来的传统概念,使人们从全球范围考虑问题。在此间人们研究地球的“温室效应”及人类面临一系列全球环境变化的问题,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使20世纪的地球科学研究有了重大的进展,体现了地学传统学科的成熟;现代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地球进行全球性、新的观察与认识;全球环境的变化将对人类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一节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一、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起源问题实际上就是太阳系的起源问题。只不过在太阳系形成后,才诞生了地球。地球是在46亿年前,由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物质经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开始由于星子聚集形成地球胎(行星胎),然后不断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聚集时受下列效应作用: ①冲击效应 ②压缩效应 ③放射性衰变效应 1、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 地球内部的圈层主要指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7km,地壳平均厚度为33km,它主要由硅酸盐岩组成,它的质量为5×1019t,约占地球质量的0.8%,它的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0.5%。 地幔: 深度从地壳底到2900km,其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2%,质量为4.05×1021t,占全球总质量的67.8%,物质密度大约从3320 kg/m3递增到5700 kg/m3,压力随深度而增加,界面上压力可达约1.5×1011Pa,温度也随深度而增加,下部约为3000℃左右。 在深度60--400 km范围内,地震波速度明显下降,部分物质可产生熔融,具在较大的塑性和潜柔性,这个圈层称软流圈。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同时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以及热对流等皆与此圈有关,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称为岩石圈,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部分,平均厚度60km。 地核: 位于2900km以下直到地心部分。地核物质非常致密,密度为9700--13000 kg/m3,地核总质量为1.88×1021 t,温度为3000 ℃,最高可达5000℃或稍高。 地核又可分外核、过渡层和内核。外核由于只有P波才能通过,呈液态。过渡层和内核有S波出现,呈固态。 组成地球物质的主要元素有O、Si、Al、Fe、Ca、Na、F、Mg等8种,占98%以上,而组成地核的物质成分则是铁镍成分。 原始地球的内部,在热能条件下,使其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其它的硫化物、硅化物熔化,并因其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超固态)的地核。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游动,当移动至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淀。这种在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等引起的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并逐渐演化成它的分层现象,即中心为超固态的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形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壳与地核之间为地幔。在原始地球的形成中,内部的分异作用最为重要。 2、地球的外部圈层的形成 地球的外部圈层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 从地表(包括地下相当深度裂隙中的气体)到16000km高空都存在气体或基本粒子,总质量达5×1015t,占地球总质量的0.00009%。大气圈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球上万物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圈 水圈包括地球上水的液态部分和固态部分。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形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的质量为1.41×1018t,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其中海水占水圈总质量的97.2%,陆地水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