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节鉴赏诗歌中的语言剖析
⒋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 第2节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 体验与探究 真题体验 1.(2009·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光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 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 《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解析 通读全词,首先掌握全词的语言风格属于豪放乐观类型,再联系宋代相关的词人不难答出。 答案 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2.(20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 达效果。 解析 品味“入”“摩”两个动词表现出来的河 与山的气势。 答案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机,“摩”字突出了山的 高峻。 整合与点拨 知识整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要着眼诗歌的用词用语。高考试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设题:炼字(词)的角度和语言风格的角度。 考点1“炼字”艺术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1.动词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 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解析 从题目可知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在这里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 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出它 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 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别, 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形容词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简要赏析一下“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妙处。 解析 要赏析“乱”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 和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于景而言,“乱洒” 是诉诸人的视觉,“真珠雨”是诉诸人的听觉,李 商隐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真珠雨”也容 易让人联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句。 而第二层意思可能被忽略。于情而言,乱的形、乱 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绪的外在体现。 答案 “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 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栏凝伫、寂寞 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3.副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 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忽见”惹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句,而应从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答案 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是“悔”的直接原因,但细细品味,“杨柳色”是外因,“悔”是内因,总有一天会爆发的,所以,“忽”字乍读似乎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