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

夫兰克——赫兹实验 班级:电科091 姓名:陆遥 学号引言 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并建立了玻尔原子模型理论,认为有原子能级存在。光谱学的研究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原子光谱中的每根谱线都相应 表示了原子从某一较高能态向另一较低能态跃迁时的辐射。然而,原子能级的存在除了可由光谱研究推得外,1914 年德国物理学家夫兰克和赫兹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原子碰撞的方法,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 通过测量电子和原子碰撞时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观察测量到了 汞的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直接证明了原子内部量子化能级的存在,也证明了原子发生跃迁时吸收和发射能量是完全正确的、不连续的,为早一年玻尔发表的原子结 构理论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他们因此而分享了19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验方法至今仍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玻尔因其原子模型理论获 19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夫兰克与赫兹的实验也于 1925年获此大奖。夫兰克-赫兹实验与玻尔原子理论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原子分立态的存在。 2.练习使用微机控制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原理 1 原子具有分立的能量E1,E2,到En,正常状态的原子不辐射也不吸收能量,称为稳定态。当原子内电子受激发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称原子处于受激状态。 2 原子在能级间跃迁时,从一定态Em跃迁到另一定态En,要发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并且满足普朗克公式: hv=Em-En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 υ为辐射或吸收电磁波的频率.) 设氩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0,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 E1 ,初速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V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为 eV,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与氩原子发生碰撞,当电子能量 eV E1-E0 时,电子与氩原子只能发生弹性碰撞,由于电子质量比氩原子质量小得多,电子能量损失很少。 如果 eV ≥ E1-E0 = ΔE,则电子与氩原子会产生非弹性碰撞,氩原子从电子中取得能量ΔE,而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ΔE = eVC。相应的电位差VC即为氖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面板 2.手动测量氩原子的IP-VG2K曲线,每变化1.0V测量一个点,选择60-80个数据作图,标出峰值,取第一个峰U1和第六个峰U6,利用 Ug=(U6-U1)/5 计算出氩原子的平均第一激发电位,和参考值Ug=11.39V 比较。 3.测量出氩的第一激发电位U1. 实验数据处理 不确定度 注意事项 1.所有仪器应在接线检查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开关电源时应将调节电位器左旋至零。 2.在调节VG2和Vf时注意VG2和Vf的变化,VG2和Vf过大会导致电子管电离,电子管电离后电流回流自发增大直至烧毁。一旦发现Ip为负值或正值超过10μA,迅速关机,5分钟后重新开机。 谢 谢! * 电子撞击P板产生电流IP 经VG2K加速 电子与Ar原子碰撞 加热灯丝阴极产生热电子 减速电压 电源开关 UG2输出 IP输出 自动/手动 快速/慢速 电压 显示 选择 IP显示 IP放大选择 电压显示 UF调节 UG1调节 UP调节 UG2调节 实 验 内 容 1. 根据仪器标签确定: 灯丝电源电压、VG1K、VG2A 。注意VG1K不得超过82V。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