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汉语语法教案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汉语语法教案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汇编

判別:“爲”所在句都可轉換成無係詞的判斷句而基本義不變,如“項燕爲楚將”,主語前都不能加“使”變成兼語句式;“爲”字句,句未除少數有“也”外,大多數沒有語氣詞;係詞“爲”之前不出現助動詞,可以有“皆、俱、誠”等出現。如: 余爲伯倏,余而祖也。《宣公三年》 夫子爲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襄公二十六年》 周公旦爲天下之聖人;關叔爲天下之暴人。《墨子·公孟》。 楚爲荊蠻。《晉語八》 吾爲女父也。《呂氏春秋·疑似》 以上的句子主語和“爲”後的成份是完全等同的,即主語原本與後面的成份就等同,不需要經過什麽動作去“作爲”後面的成份,也就是說,“爲”已經沒有“作爲”“算作”“成爲”一類的意思了,而是表示係詞。 到漢魏晉以後,“爲”作係詞用法的更多了,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判斷。 1、“爲”前出現副詞“皆、俱、共”等。 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爲名將。(李將軍列傳) 人爲倮蟲之長,龍爲鱗蟲之長,俱爲物長。《論衡·龍虛》。 汝於今日,更莫推詞,共爲苦海之舟航。《敦煌變文·維摩詰講經文》 2、“爲”句的主語爲代詞,如: 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爲弟也。《谷梁傳·隱公元年》 此爲茶?爲茗?《世說新語·紕漏》 3、“爲”與係詞“是”對舉使用。如: 杜伯死人,如謂杜伯爲鬼,則夫死者審有知……如以鬼是死人,則其薄葬非也。(論衡·薄葬) 我爲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唐傳奇·霍小玉傳》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爲大人,或爲小人,何也?”孟子對曰:“從其大體爲大人,從其小體爲小人。”(告子上) 4、“爲”與否定係詞“非”對舉使用。如: 始吾以君爲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本講的主要內容 一、句式的簡單分類 二、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三、有係詞的判斷句 四、結論 一、句式分類 根據謂語的詞性,可以把句子分爲不同類型。動詞或動詞短語作謂語的爲敍述句;形容詞或形詞性短語作謂語的爲描寫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的爲判斷句。 二、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判斷句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的短語爲謂語,表示判斷的。對事物屬性作出判斷,即某種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屬於某種類型或不屬於某種類型。在現代漢語裏,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一般要用係詞(判斷詞)“是”字來聯繫,例如“我是中國人”。但是在秦漢以前,判斷句一般不用係詞,而是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字來幫助判斷。例如: 制,巖邑也。(左傳·隱公元年)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虢,虞之表也。(左傳·僖公五年) 董狐,古之良史也。(左傳·宣公二年) 而母,婢也。(戰國策·趙策) 2.1 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 古代漢語表示肯定的判斷句主要有幾種形式: (1)“……者,……也。” 在主語後面用語氣詞“者”字表示提頓,然後再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字幫助判斷。這種用“也”字煞句和用“者”“也”照應的句子,是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典型結構。如: 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戰國策·趙策) 彼吾君者,天子也。(戰國策·趙策) 南冥者,天池也。(莊子·逍遙遊) 臣之所好者,道也。(莊子·養生主) 吾所欲者,土地也。(韓非子·五蠹) 夫仁義者,上所以勸下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天地者,生之始也;禮義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禮義之始也。(荀子·王制) 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雋者,海內之狡兔也。《戰國策·齊策三》 名者,實之賓也。(莊子·逍遙遊) 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虹霓、彗星者,天之忌也。(淮南子·天文訓) (2)“……,……也。” 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字幫助判斷。如: 王,人君也;斶(chù),人臣也。(戰國策·其策四) 衍,人臣也。(戰國策·趙策)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左傳·僖公五年)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左傳·宣公二年)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傳·僖公四年) 虢,虞之表也。(左傳·僖公五年) 宋,小國也。(孟子·滕文公下)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國語·齊語》 舜,冀州之人也。(史記·五帝本紀) 夫爲人臣而弑其主,殺已降,爲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史記·高祖本紀)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史記·吳太伯世家) 張騫,漢中人也。《漢書·張騫傳》 賈山,潁川人也。(漢書·賈山傳) (3)“……,……者也。”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神農、倉頡,聖人者也。《齊民要術·序》 (4)“……者,……。” 在主語後面用者字,謂語後面不用也字。如: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虎者,戾虫。(戰國策·秦策) 黃帝者,少典之子。(史記·五帝本紀) 陳軫者,遊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