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2纳米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2纳米技术

8.2 纳米技术 8.2.1 概述 1.纳米 纳米(nanometer)实际上是长度单位,nano 是十亿分之一的意思,1 纳米是 1 米的十 亿分之一,记作nm。纳米可以度量微观世界:1 纳米相当于 10 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 列;20 纳米相当于1 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3.纳米技术的概念提出 1959 年 12 月,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FEYNMAN) 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末端处有足够的空间》的讲演,被公认为是纳米 技术思想的来源。他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 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线度。费曼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 质。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质的可能性,并表示:“我深信不移, 当人们能操纵细微物质的时候,将可获得极其丰富的新的物质的性质。”费曼对纳米技术的 最早梦想,成为一个光辉的起点,人类开始了对纳米世界的探求。 3.纳米科学 纳米科学(nano-science)是研究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 的科学。纳米科学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和磁学、纳米医学等。 4.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用数千个分子或原子制造新型材料或微型器件的科 学技术。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技术的诞生是 随着20 世纪80 年代新型显微镜(STM)的出现,人们能看清1 纳米大小的物质,于是才真正 出现了纳米技术即毫微米技术。 科学家发现,在纳米的世界里,物质发生了质的飞跃。比如硅晶体是不发光的,但纳米 硅却会发光;陶瓷在通常情况下是很硬、很脆的,如果采用纳米粉体制成纳米陶瓷,它也可 以具有韧性;纳米材料还具有超塑性,室温下的纳米铜丝经过轧制,其长度可以从1cm 延伸 到100cm,其厚度可以从1mm 减小到0.01mm。 人物链接:1965 年,理查德·费曼(R.FEYNMAN)和朱利安·薛温格、朝永振一郎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主要贡献在于对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解。该学科研究光和带电粒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光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他在弱核反应和超导研究方面也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因此,很多物理学家把理查德·费曼称为“新的”物理学之父,而爱因斯坦是 “早先的”物理学之父。 8.2.2 显微技术 显微技术是把原子一个接一个按各种稳定的模式组装起来,从一个小零件直到整体结构 的一种技术。 1.势垒和隧道效应 在两块导电物体之间夹一层绝缘体,若在两个导体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通常是不会有 电流从一个导体穿过绝缘层流向另一导体的,即: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着势垒,像隔着一座山 一样。假如这层势垒的厚度很窄只有几个纳米,由于电子在空间的运动呈现波动性,根据量 子力学的计算,电子将穿过而不是越过这层势垒,从而形成电流。如同在山腰部打通了一条 隧道而火车通过隧道那样,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如图8-2 所示。 1981 年,美国 IBM 公司在瑞士苏黎世的实验室里,物理学家葛·宾尼希(G.Binnig)和 海·罗雷尔(H.Rohrer)发明了新式显微镜,称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 。由于STM 的出现,才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物 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国际公认为20 世纪80 年代 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因此,两人共同获得 1986 年诺贝尔物理奖。 图8-2 势垒和隧道效应 2.STM 的原理 STM 工作原理,如图8-3 所示。 将针尖和样品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其间距离足够小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 电极间的绝缘层,形成“隧道电流”隧道效应。STM 工作时就是利用针尖扫描样品表面,通 过隧道电流获取图像。 探针表面和样品表面电子云重叠,由于隧道效应逸出电子,探针与样品间加电压形成隧 穿电流: I UeC/ As 由于隧穿电流对表面间距异常敏感,因此,可以通过探测物质表面的隧道电流就可以分 辨其表面特征。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