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2纳米技术
8.2 纳米技术
8.2.1 概述
1.纳米
纳米(nanometer)实际上是长度单位,nano 是十亿分之一的意思,1 纳米是 1 米的十
亿分之一,记作nm。纳米可以度量微观世界:1 纳米相当于 10 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
列;20 纳米相当于1 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3.纳米技术的概念提出
1959 年 12 月,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FEYNMAN)
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末端处有足够的空间》的讲演,被公认为是纳米
技术思想的来源。他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
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线度。费曼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
质。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质的可能性,并表示:“我深信不移,
当人们能操纵细微物质的时候,将可获得极其丰富的新的物质的性质。”费曼对纳米技术的
最早梦想,成为一个光辉的起点,人类开始了对纳米世界的探求。
3.纳米科学
纳米科学(nano-science)是研究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
的科学。纳米科学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和磁学、纳米医学等。
4.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用数千个分子或原子制造新型材料或微型器件的科
学技术。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技术的诞生是
随着20 世纪80 年代新型显微镜(STM)的出现,人们能看清1 纳米大小的物质,于是才真正
出现了纳米技术即毫微米技术。
科学家发现,在纳米的世界里,物质发生了质的飞跃。比如硅晶体是不发光的,但纳米
硅却会发光;陶瓷在通常情况下是很硬、很脆的,如果采用纳米粉体制成纳米陶瓷,它也可
以具有韧性;纳米材料还具有超塑性,室温下的纳米铜丝经过轧制,其长度可以从1cm 延伸
到100cm,其厚度可以从1mm 减小到0.01mm。
人物链接:1965 年,理查德·费曼(R.FEYNMAN)和朱利安·薛温格、朝永振一郎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主要贡献在于对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解。该学科研究光和带电粒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光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他在弱核反应和超导研究方面也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因此,很多物理学家把理查德·费曼称为“新的”物理学之父,而爱因斯坦是
“早先的”物理学之父。
8.2.2 显微技术
显微技术是把原子一个接一个按各种稳定的模式组装起来,从一个小零件直到整体结构
的一种技术。
1.势垒和隧道效应
在两块导电物体之间夹一层绝缘体,若在两个导体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通常是不会有
电流从一个导体穿过绝缘层流向另一导体的,即: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着势垒,像隔着一座山
一样。假如这层势垒的厚度很窄只有几个纳米,由于电子在空间的运动呈现波动性,根据量
子力学的计算,电子将穿过而不是越过这层势垒,从而形成电流。如同在山腰部打通了一条
隧道而火车通过隧道那样,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如图8-2 所示。
1981 年,美国 IBM 公司在瑞士苏黎世的实验室里,物理学家葛·宾尼希(G.Binnig)和
海·罗雷尔(H.Rohrer)发明了新式显微镜,称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 。由于STM 的出现,才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物
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国际公认为20 世纪80 年代
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因此,两人共同获得 1986 年诺贝尔物理奖。
图8-2 势垒和隧道效应
2.STM 的原理
STM 工作原理,如图8-3 所示。
将针尖和样品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其间距离足够小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
电极间的绝缘层,形成“隧道电流”隧道效应。STM 工作时就是利用针尖扫描样品表面,通
过隧道电流获取图像。
探针表面和样品表面电子云重叠,由于隧道效应逸出电子,探针与样品间加电压形成隧
穿电流:
I UeC/ As
由于隧穿电流对表面间距异常敏感,因此,可以通过探测物质表面的隧道电流就可以分
辨其表面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55 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一种实用电路 - Read.PDF
- 52系统规划报告编制-长江水文网.DOC
- 53其他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统计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网.PPT
- 5L V6发动机在动力方面与同系其它车型相比有明显的提升.DOC
- 54 1. 前言2.在城市推广使用LPG汽车燃料的优势田德进.PDF
- 5万元以下施工合同范本-北京大学医学部.DOC
- 5、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DOC
- 5北京市典型交通环境噪声安全性分析.PDF
- 587汽车保险面面观.PDF
- 53固体料浆管道运输.PPT
- 市科技局副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docx
-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式上的讲话1.docx
- 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docx
-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
- 在2025年作风建设专题“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八项规定).docx
- 在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docx
- 关于我市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 在某某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上的讲话.docx
- 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1.docx
- 商务局委员会(商务局)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工作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