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知识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一、产生 (一)历史背景 第一,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得以提高和发展;促使井田制走向瓦 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宗法分封制日益崩溃瓦解;诸侯争霸,战乱不 断,政治分裂;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 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 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四)影响 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但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后世中外的影响。 二、初步发展 (一)历史背景 孟子、荀子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孔子的一致,不过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变革更加猛烈。 (二)概况 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儒家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发展。 孟子提出了仁政、性善论、先义后利等思想,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礼法并施、“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思想。 (三)地位 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发展,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总体来说还是“迂远而阔于事”,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对富国强兵、变法革新等要求更加强烈。儒家思想虽然逐步摆脱伦理道德强烈的色彩,更加向政治靠拢,但与诸侯的要求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四)影响 后世的司马迁认为“迂远而阔于事”,也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当时的影响有限,其影响也主要体现在对后世的影响。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一)历史背景 第一 在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但皇权与相权尤其是中央与地方矛盾严重激化,边患严重,阶级矛盾激化,这些都要求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从秦始皇始建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统治以后,由于秦朝残暴的统治,很快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不久形成楚汉之争和各武装势力的割据,汉初的皇权得以削弱,异姓王和同姓王的地方割据统治,长达六十年影响中央王朝的统治。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典型表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到汉武帝时,这些诸侯王势力依旧尾大不掉,使汉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匈奴不断骚扰边境,汉初的和亲政策已经无济于事。 第二 在经济上:经济恢复发展,国家相对富强,为“有为”提供了物质基础;土地兼并严重,对农民强取豪夺, 经济上,由于统治者为了安定民心,缓和社会各种矛盾,长期采用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政策,虽避免了过多的扰民,但也是使一些不法大臣、大商贾、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对农民强取豪夺,造成社会不安。 第三 在思想文化上: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二)概况面临着政治、经济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仁政、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重民等思想,发展了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的理论。 (三)地位 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