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 (7章41条)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于2004年12月1日实施。
新《传染病防治法》共九章八十条1.4万字。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传
染
病
防
治
法;《传染病防治法》
《国境卫生检疫法》
《献血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
;1.关于新增传染病(第三条)
乙类传染病中新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几种乙类传染病的特殊管理(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的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卫生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3.传染病分类的调整(第三条)
甲类:2种,未变
乙类:26种,将原属于丙类的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新增了甲型H1N1流感。
其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4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丙类:10种,将原来乙类中的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调整为丙类。;4.明确了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
第7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5.加强了公民权益的保护
5.1隐私权的保护
第1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14条: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个人隐私:①“不愿告人或不愿为他人所知晓和干涉的私人生活”;
②“不愿被窃取和披露的私人信息”;
③“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必威体育官网网址、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
④“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5.2 获得救治权
5.3 不受歧视权
第16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5.4 医疗救助权
第62条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5.5 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和报酬
?第41条: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6.明确规定了法律救济
(12条)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原7条)……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法的行为。
;7.明确规定国家建立
传染病预警制度并制定预防控制预案
卫生部和省级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20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并且明确规定了预案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 8.没有直接规定报告时限
关于报告时限,本法中没有直接的规定,而是规定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火时限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生效。
9.增加了相互通报信息的规定
毗邻的以及相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 10.紧急调集人员、调用储备物资、
予以合理报酬和补偿的规定
第45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