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1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一)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
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保障生
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技
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供各有关单位在环境保护工
作中参照使用。本技术政策提出了机动车在设计、生产、使用、回
收等全生命周期内的尾气、噪声、挥发性有机物 (VOCs)、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 (POPs)、固体废物等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方法,涉及范围包
括机动车、车用油品、检测设备等。本技术政策所称的机动车是指
我国境内所有新生产及进口的常规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和车
用发动机产品,以及在我国登记注册的所有在用汽车、摩托车。
(三)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强 “车、油、
路”统筹,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重
点加强新车达标监管及在用车排放控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构建基于质量改善
的机动车环境管理体系,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实现机动车
3
— —
排放污染防治目标。
(四)机动车应降低一氧化碳 (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
物(NOx)和颗粒物 (PM)等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替代燃料汽车及
车内环境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过程中应尽
可能避免产生新的污染物。
(五)严格执行新车排放及油品质量标准,按照分区、分时、
分类原则,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提前实施。加强机动车检测与
维护制度建设,降低机动车实际道路排放。
(六)机动车应向低排放、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力争2020年实
施轻型车和重型车第六阶段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源头控制
(一)新生产及进口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
1.鼓励机动车生产企业开展汽车产品生态设计,统筹考虑生产、
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内的污染排放。
2.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加装车间空气后处理系统、使用符合环
境标志产品标准的水性防腐涂料、胶粘剂等降低生产过程VOCs、粉
尘、废液、固体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实现绿色制造。
3.加强新生产机动车排放达标监管,提高产品生产一致性水平。
机动车生产及进口企业应严格执行新车排放标准,不得生产、进口
和销售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 确保其产品在国家规定的使用期限
内排放稳定达标,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机动车的排放检验信息和污染
控制技术信息。
— —4
4.建立健全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制度。对于设计、生产缺陷或
者不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等原因导致的机动车排放超
标,应由生产及进口企业负责召回。
5.机动车生产及进口企业应在其产品使用说明书中专门列出维
护排放水平的内容,为在用车检测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机动
车排放控制关键零部件管理,建立产品信息公开制度。
6.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设备 (PEMS)、车辆车载诊断 (OBD)系
统等加强汽车实际行驶排放监管,提高汽车产品在用符合性水平。
鼓励机动车生产及进口企业提前达到国家制定的排放控制目标和排
放标准。低速汽车应逐步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严格控制机动车颗粒物排放,控制重点应从颗粒物质量控制向颗粒
物质量与数量同时控制转变。
7.建立涵盖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
2 4 2
化物(HFCs)等在内的机动车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加强机动车大气污
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推进低全球变暖潜值 (GWP)车用空
调制冷剂的推广使用。鼓励机动车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能
源清洁化、低碳化,控制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
8.加严机动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