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雀巢碘超标事件 造价o941 组员:赵霓 周茉 杨阔 殷超越 张泽鹏 周飞 目录 1 品牌介绍 2 发展历史 3 危机出现 4 处理手段 5 分析案例 6 总结企业公关理念 一 品牌介绍 雀巢公司于1867年在瑞士日内瓦创建,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生产商品包括奶粉,咖啡,巧克力,冰激凌等。企业经过100多年的经营,由当初的乡村企业,发展成现在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亿的世界500强企业。 二 发展历史 19世纪中叶,瑞士学者亨利.内斯特尔创立雀巢育儿奶粉公司 193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杯速溶咖啡,备受西方追捧。 1949年由一家瑞士公司收购,公司实行多样化生产,并改名为现在的“雀巢食品公司”。 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位于云南思茅的咖啡豆种植园 20世纪90年代,雀巢咖啡这一品牌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品牌之一,其品牌价值1994年被确定为115.49亿美元。 2011年7月11日,雀巢公司计划出资21亿新加坡元(约17亿美元)收购糖果制造商徐福记的60%股权 三 事件的发生 一. 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 依法暂扣不合格商品 商品必须先下柜,抽样送检 二,雀巢奶粉的侥幸心理 一、雀巢公司早在15天前就知道不合格奶粉流向市场,但他们并没有及时警示消费者。 二、雀巢公司符合的国际标准其实没有上限。 三、在雀巢超标奶粉的生产企业,记者没有看到他们在生产环节中对碘进行监测。 三 对危机的沉默 雀巢公司声称他们清楚生产了多少不合格奶粉、销往哪里,但他们又不愿透露。 四 处理手段 继全国各大超市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全面撤柜后,部分超市开始无条件退货,但雀巢中国公司表示对“问题奶粉”目前尚不实行召回。 雀巢再次强调不退货 消协认为企业没有履行责任 雀巢公司再次口头强调了“不退货”的原则。中消协及法律界有关人士对此表示“这限制了消费者退货赔偿的权利,是一种没有完全履行其应承担的责任的行为” 雀巢坚称符合国幼标准,拒绝召回 缺乏诚意 态度傲慢 雀巢发言人:我们还没有什么解释 一切还需等待 就雀巢公司“对其明知奶粉有问题仍然任其上市销售、且不能自圆其说”的行为,中消协昨天指责“企业不能自圆其说”,表示将视情况介入调查并全力支持消费者起诉雀巢公司…… 态度模糊 自娱自乐 当记者问超市销售人员碘超标事件时,她像看外星人一样望着记着:雀巢奶粉不可能出事。盲目的自信,不敢正视事实。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危机事件中,你种下的是诚信和负责任的种子,那你就会收获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但如果你种下的是谎言和欺骗,那你收获的将是消费者的心寒和市场的毁灭性打击。 灰色收场 何必当初 雀巢碘超标奶粉北京下架 雀巢公司向消费者致歉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就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一事向消费者道歉。 三 错误的公关手段 总结: 经过三步的公关手段,自以为龙头企业的雀巢,以为错误的公关手段最终还是逃不了民众的反对于抵制。 第一步:逃避,舆论升级 第二步:应对,态度傲慢,推卸责任 第三步:认错,难以消除民众的愤怒 四 后期的补救 雀巢公司意识到危机,试图树立一个人道的、富于责任心的和令人信赖的公司形象。 雀巢宣布:上海市场上的“雀巢成长3+奶粉”已全部收回。 公司采取的最有效的补救措施是成立一个10人专门小组 五 分析案例 在危机爆发前雀巢控制奶粉行业大量的市场份额。即使这样的巨头企业,也难逃危机。针对案例可以看出,公司即使再大,公共形象脆弱性依然体现,落了个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抵制活动步步升级的下场 。 四 雀巢公关的误区 以上的例子正好吻合了危机公关的四大错误心理 侥幸心理 鸵鸟政策 推卸责任 隐瞒事实 一 危机预防机制 以上的例子说明企业的形象是脆弱的由此预防机制举足轻重 一 提高公司的免疫能力 (6加强) 方法:1 加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2 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 3 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往往的危机的源头) 4 加强营销管理 5 加强公关关系管理 6
文档评论(0)